散步已成生活之习,廻龙树木成荫,游乐设施齐备,故成经常之去地,三五趟296阶台阶上上下下,已成自然,乐此为之。上月月圆之夜,一微信友发帖,尽半百之人少爬石阶为妙,然则伤膝盖之筋骨,现代信息宁可信其有的愚性,让散步之地转向去量人行道的长短。行走大街小巷,漫无目标,东张西望,周围之物跳动脑间,闪烁其感:
车道绿化,错落有致,花卉苗木搭配韵雅,尤以桂花之木更显贵荣。闭眼幻想,花开之时,满城飘香,美哉美哉!庸城之大庸之道,在于潜移默化,办今之小事,成百年之大事!处处如此,大庸之道必成张家界之现象!
高楼林立,不失楼之个性。高处,马头墙高低错落,青瓦层层叠叠,似楼之帽冠,文人称之为带帽。帽之材用毛、绒甚多,可摔、扔而不伤人。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清代徽州邦崛起,富商大贾为光宗耀祖,炫耀乡里,大兴土木。随子孙繁衍,房屋联延,建筑间共墙并排,木雕装饰繁多,一屋火灾连片,犹如赤壁之战曹营之战船,为杜绝之,人们便在共墙处特意修高一截以起阻断火势蔓延,故而成马头墙。马头墙之魅,应实用、有寓意、且美而为土家人借用。马头墙称谓何来,何成马型姿态?远古马乃主要交通工具,在人心中意义特殊,由此墙建似成马背型,挑檐而为头,故称马头墙。今高楼将马头墙而做帽而戴之,取其寓意而可为,观其之美而可赏,防烧连营而无用,高处青瓦不稳而可伤人。带帽有四处之利弊,有二可用之,一可避之,一也无害,可用。
楼之壁,为楼之身,有身而焉能让其裸露,于是,穿衣之说自然而来,戴了马头帽,穿着岂能是西装革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干栏式、木墙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的吊脚楼就成为了文人力推的首选土家族吊脚楼外形和内部结构,比例关系和分层次变化有序对称,具有静中见动、动中趋向统一,灵巧多变的均衡感,吊脚楼大多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这种几何形体稳定而庄重,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静”表现了一种典雅灵秀之美,“刚”表现一种挺拔健劲之美。吊脚楼的外部造型从纵向看,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剖面,这些剖面的形成多是采用架空、悬挑、掉层、叠落等手法进行处理,使建筑本身毫无生涩呆滞的痕迹。吊脚楼之所以会吊脚,就是因为在二层上出挑,一般出挑1米 1.5米,然后再加上屋面的出檐,形成“头重脚轻”的格局,使人感到不稳定。但当它同建在实地上的正屋连在一起时,则互相呼应,从而使整个建筑物轻重协调,形态庄重,富有弹性和节奏感,给人一种粗犷洒脱、淳朴深沉的艺术美感。此外,土家族吊脚楼从整体布局看,可称为不规则弹性组群,房屋布局自由灵活,有的依山顺势,层叠而上;有的绕弯溜脊,错落有致;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有的沿沟环谷,生动活泼;有的雄居山巅,气势壮观,这与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纵观庸城之穿衣,吊脚楼之所有特征无法一一表现,简约用其以下特征:取其司檐悬挑点缀,用其花格为窗,拿吊脚楼木线划格,远远看去,也还爽眼,与杂乱无章之建筑比之,确有其特色。
戴了帽、穿了衣,爱美之人观之,还觉得少了些什么,缺何?纵观一人穿戴,衣帽之外,还有鞋之搭配。城市穿衣戴帽与人穿戴比之,也觉应有鞋为之而搭配。何为城市之鞋?直面城市之高楼,高处马头墙帽、楼身面司檐悬挑为衣,人行道面不就为一楼之底部之鞋?城市建设之策者,因未就鞋搭配而规划之,只倡导穿衣戴帽之作,忽之搭配穿鞋,于是乎,城市之鞋一通乱穿之。从长沙买来麻石鞋、从益阳买来高压之混胶鞋。没有钱买鞋了,随便也有穿上沥青胶面鞋的。有穿上述之鞋觉得不合脚的,偷偷换上了接地气的青岩石之布鞋。
仔细打量所穿之鞋,长沙之麻石,犹如皮鞋。益阳高压之混胶鞋,褐色之色,犹如当今而广用的半截胶鞋。戴上土家帽,穿上土家衣,搭配上皮鞋、胶鞋,不知众为何感?再观穿青岩石布鞋的大庸府城、永定区畜牧局等地,穿衣戴帽穿鞋协调之感油然而生。青岩石为当地之材,吊脚楼、小背篓、青石板乃土家之符号,千百年来土家人顺袭自然而用之材。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人依自然而繁衍生息,自形成一方习俗文化,习俗文化与外不同而成族。
土家族穿衣戴帽与穿鞋,自发而成特色。既要用其特色建今日之城,那穿衣戴帽与穿鞋都不可断章取义,而应取其全部之要义。何况土家之布鞋不丑、且耐用、实用、而品味十足。
土家青岩石之鞋有何妙用?细细说来有五。
一为美感之效。城市人行道用青岩石之鞋穿之,与穿衣戴帽相协调,与城市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给人以纯静和自然美之感。二为文化之效。城市人行道用青岩石之鞋穿之,时间越长,众脚磨之,鞋旧而光亮,彰显其历史之感,悠悠久久,勾人慢慢岁月回忆,显现文化之效。三为环保之效。青岩石之鞋,用本地纯天然之材,夏日炎炎,青岩石板吸太阳光热渗透入地,可免太阳热气散发炽热之不适。儿时,夏日炎热,夕阳西下后,光屁股躺石板纳凉之美哉,时时回味。四为产业之效。庸城青岩石资源颇多,城市人行道用青岩石之鞋穿之,鞋之材,就地取材,多少采石加工业随之而生,“1656”未来5年不下亿元材款,养几多土家人糊口。届时城建所需满足,聪敏些的将其鞋远销外地,兴能孕育几个土家商贾。五为经济之效。城市人行道用青岩石之鞋穿之,青岩石之材用时之长,欧洲百年青石板人行道可佐证。且其购买在当地,价格透明而无寻灰色空间之利、运距短,其成本应低于远道而来的麻石等,相等投入而能多穿鞋,故有经济之效。
侃侃几言,无毁谤他人之意,只为本土发展而谏言,用与无用,后人自会感悟之!
好文笔,顶一个
之乎者也,看着头晕
戏说今事,好事!!!!
穿衣戴帽这个话题好像很久没出现了,是应该多关注和讨论。穿衣戴帽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远远小于拆qian重建,没有安置移民等难题,外观改造速度快效果立竿见影。说起来,很多人认为穿衣戴帽只治标不治本,必要性不大。但是大家忘了张家界是个号称国际的旅游城市他本身是要一点面子的,也忘记了省里面城市建设重点远远不会顾及贫困落后的湘西地区。试想,以张家界的历史积累和经济功底,纯粹靠自己的房地产开发造血能力,城市建设跃进过程必定漫长,那么多的民房纯粹依靠拆qian重建这一个途径难度也是太大,而且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既有建筑的浪费。因此,投资成本相对较小的穿衣戴帽是很有必要实施的。从这几年永定路沿线以及武陵源地区实施效果来看,对旅游城市面貌的贡献绝对是正面的。我想呼吁的是,对那些没有纳入改造或重建规划区的大量民房,特别是沿街和沿河的,完全可以大规模实施穿衣戴帽。比如从澧水大桥一眼看到的上南庄坪沿河的连片的民房,河对面边贸到三角坪沿河连片的民房,迎宾路广和一带沿街成片的民房,新火车站附近成片民房等等。而站在观音桥上一眼看到的思善桥片、南门口片、鲤鱼池片、华天片的民房,应该都有了近期明确的征收开发意向,故可不重复实施。如果决心够大、能够筹集到足够资金,其实把不邻街临河的那些老民房片区都改改更好,这样外面是宽敞现代的大马路和高楼,里面则是小巷幽深的曲折迂回,但二者都是统一的民族建筑风格,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张家界城区才真正是提质升级了,如果有游客迷路误入街巷深处,也会觉得张家界不单单金玉其外,背面也能看到特色,有一定的城市灵魂。而且不单是永定,其实像桑植这样存在大量民房,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拆qian改造的县城,沿街沿河的老旧民房都可以搞穿戴工程。花费较小的投资,能够收到很快很好的改观效果。
以上均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妥,大家一笑置之既可。
穿衣戴帽立项实施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并严控成本,防止虚高造价,造成各方面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真正坐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花小钱办大事。
文兄一片好心我能理解!如果每上任一届市长整街挖地三尺,张家界人民消耗不起。受益的还不是几个包工头
我老无所依
摩天装朝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