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都很重视避讳,都选择不常用的字给儿孙命名,避免改名字

历代皇帝都很重视避讳,都选择不常用的字给儿孙命名,避免改名字
在中国古代社会,避讳永远是一个不能避开的话题,是决不能马虎的。
比如在考科举的时候,皇帝名字是不能用的,你的文章可以没有文采,但是如果犯了避讳,那么即使文章再精彩,也会落榜的。
还有就是一些称呼上,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要避讳世民,所以三省六部中的民部改成了户部,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可见避讳的力量。
历代皇帝也都十分重视避讳的问题,比如汉光武帝名刘秀,当时的秀才就改成了茂才。
而且像皇帝的兄弟多,当上了皇帝的那个计较,他的兄弟就都要改名,比如胤禛也就是雍正,当了皇帝他所有的兄弟都把胤改成了允。
再比如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他的两个兄弟赵匡义和赵匡美,也纷纷改名为赵光义和赵光美。
为了避免一遍又一遍的改名字,劳师动众,所以大多数帝王都会选择不常用的字给儿孙命名,像朱元璋就以阴阳五行来排字,造成了明朝众多帝王的名字都含有生僻字,不好写也不好人。
而明朝除了要避讳皇帝的名字,更麻烦的是还要避讳“朱”这个国姓。因“朱”与“猪”同音,而猪又是重要的牲畜,市井街头天天喊着杀猪,落到朱姓皇帝耳朵里,听着怎么也不舒服,于是根据猪的体型和外貌,朱元璋给猪赐名“肥肥”。
“肥肥”虽然形象,但难等大雅之堂,所以后来又给改成“豕”,直到清朝,才恢复成“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