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中关村领创空间。
对称布局,宽大的中心广场、红砖墙教学楼、室内体育馆……这是已经建成的成都成华区建设路小学东区,9月将正式投入使用。为让大学生扎根成华区安居乐业,在9月新学年的开学季,成都市建设路小学东校区、成都市龙成小学、十二幼光和城分园全部投入运营,此前,在今年已有多所小学和幼儿园建成投用。
河南小伙张哲新近落户成华区,他说,成都人才落户新政出台后,他选择了在成华区落户,因为这里引进了大批的科技产业企业入驻,教育资源也逐渐增多,宜居的环境让这个河南三门峡的小伙感到踏实,坚定了扎根的信心。
截至8月18日下午2点,像张哲一样选择落户成华的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453人,其中本科生2207人,硕士229人,博士13人,技能人才4人。成华区办理入户手续的人数在全市排名第三,仅次于天府新区和高新区,居五城区之首。
教育资源增多
宜居环境更完善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区,为缓解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入学难”问题,成华区最近5年已累计投入10.3亿元,先后新建了32所学校(幼儿园)。按照成华区“优质教育倍增工程”五年计划,今年起到2021年,成华区将累计投入40亿元,高标准、高质量新建及改扩建龙潭北湖片区配套中学、二仙桥西片区配套小学等77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22所、幼儿园42所,新增优质学位72600个,公办及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这些配套的教育资源,让我的父母也更放心了。”来自河南的张哲介绍说,2013年,他从成都某重点高校毕业后,听从父母意见回到了老家三门峡工作。一年后,他“逃离”老家回到成都,着急上火的父母一度声称要与他“断绝关系”。“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是成华‘收留’了我。”张哲说,回到成都1个月后,他就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进入区内某大型企业,薪资相比在三门峡工作时翻了倍。目前,张哲已在成华买了房,父母对他的态度也从当初的担心、质疑转为欣慰和认可。
“选择落户成华,重要的一点就是觉得这里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教育资源都非常不错。”张哲说,今年6月他和女友扯了结婚证,7月拿到了成华户口,当时一度担心以后孩子的教育问题,但目前看来已经完全没了顾虑,这让他们对以后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除此之外,张哲还想,将来要把父母接到成华生活,“因为这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宜居了。”一河碧水,或漫步河边,或在艺术会馆观展……据了解,最快本月,这样惬意的场景有望在二仙桥公园成为现实。不仅如此,杉板桥公园、圣灯公园、和美社区公园均将有望在近期建成。两个月后,呈现三大主题景观的成都东客站中央绿轴公园和相当于4个人民公园大小的海滨公园也将逐步建成开放。随着这6个总占地面积1000亩左右的公园陆续建成,“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离成华区居民的生活就越来越近。
产业焕发活力
施展才华有平台
今年上半年,被誉为中国第一音频平台的喜马拉雅fm西南总部正式亮相成华,未来将围绕技术研发及商务运营两个方面展开业务,并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中关村领创空间5月开业以来,已入驻创新企业12家,其中北京知名企业落地3家,逐渐实现对京津冀高端产业资源的有序导入。建设路创智中心基本建成,目前入驻知名创新空间5家、创新企业128家。龙潭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航天科工、成都电信、华为联合创新中心为依托,双创楼宇选址和功能规划加快启动。
在极核引领下,成华正加强园区项目建设。融创汇高新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已入驻18家重点企业,其中众创互乐业务发展迅猛,多款游戏单月流水达千万以上。同时,加强专业楼宇重点项目建设,32家不同规模的企业入驻财富凯龙大厦电子商务楼宇,喜马拉雅就在其中,而另外3家企业已进入上市准备阶段。
“像我一样的年轻大学生选择落一个区域,首先看重的是这里的发展机遇。”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孙易铭说,目前他正在多家科技公司应聘,应该很快就会成为成华区某一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目前,成华区正处于产业提升的爆发期,更多的就业、创业机遇吸引了大学生扎根成华。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