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1860)2月至同治元年(1862)5月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湖州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而又艰苦卓绝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湖州成了全中国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成了保家卫土的一面旗帜。而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英烈业绩有关,他就是被清廷谥号为“忠节”的归安赵景贤。
一、归安赵景贤
赵景贤(1822——1863),字竹生,湖州归安人。“自幼倜傥,虽翩翩公子,而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俞樾语)。父亲赵炳言,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官做到刑部右侍郎及湖南巡抚。赵景贤早年由父亲延师德清俞鸿渐就学。俞鸿渐是清代大儒俞樾的父亲,嘉庆举人,工诗文,重信义,学问为人在乡里颇负盛名。他一生从未做官,但一直在清将幕府中当幕僚,北出居庸关,逾八达岭,游张家口、柴沟堡等处,对于古代屯兵列戍要塞有涂入的研究并精通兵法。赵景贤受其影响很深,胸有谋略,作风豪迈。道光二十四年秋,赵景贤乡试考中举人,与俞樾为同榜。由于乡试注册填表时,赵景贤把归安籍误写为乌程籍,即被取消了举人的资格。后来捐钱恢复了举人的身份,并得到了内阁中书这样一个虚衔。后来又捐巨款,被清廷委任为知府,但由于安赴甘肃就职,他没有上任。此时,太平军兴,赵景贤在湖州组织民团进行操练,严正以待,准备随时保城卫民,打击来犯的入侵者。
太平天国以破竹之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不久,湖州也成倾巢之卵,危在旦夕。赵景贤自告奋勇,担起了守城之责,自称统帅,并被清远任为总办用防道员。因为他是举人,其父是清廷大员,本人又是朝廷内阁中书和知府的委命,在湖州城里有很高的威望。在这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敢做敢当,湖州军民都聚集在他的号令之下,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二、湖州战事
咸丰十年(1860年)2月,太平军李秀成部进逼湖州。在李秀成东线战役的计划中,湖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太平天国由于内讧而陷入危机,南京也受到清军的重重包围,干王洪仁轩着手制订了一个计划,太平军应大胆向东南进军,一旦攻陷上海,太平军可利用上海银库中2千8百多公斤的库存银币购买有一支20艘现代汽船的舰队,然后沿长江返回,解除清军对南京的包围封锁,重辟西部战场。天王洪秀全委派李秀成执行这个计划,指挥军事。李秀成于1851年太平军攻打永安时入伍,他是个受教育不多的农民,但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快就被提升。1859年他被封为忠王。李秀成直率大方,而且是唯一戴眼镜的太平军高级将领。在1860年东线战役中最出色的军事举动就是由李秀成策划指挥的。由他带领的精兵合同侍王李世贤部迅速穿过长江三角洲,攻陷了广德,进逼湖州。此刻,赵景贤闻讯,立即从苏州快马赶回,筹划布置守卫湖州城的军事防御。
其实赵景贤已早有准备,他把西城的城门用厚厚的青铜包裹,使之坚不可摧。现今湖州所称的青铜门,青铜桥之名便由此而来。加固了原有的防御之事,在城墙上建造了高高的木塔作为瞭望哨,并给大炮安置了发射架,严阵以待。同时发出号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谨慎地防卫着湖州城。一面向清廷紧急请求援军。
从广德、长兴方向云集而至的太平军士气高涨,奋勇作战,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进攻湖州守军的前哨阵地——青铜门。太平军的攻城战术非常娴熟,他们善于用火药,能从旧的城砖中提取硝石,用血液和粪便制作出硫磺。但是这次东征是行军打仗,火药远远不够,如要摧毁湖州坚固的城墙谈何容易。太平军还有一招攻城战术就是在城墙边挖掘坑道,以便在坑道中引爆炸药炸毁城墙。赵景贤派出听觉灵敏的人监听,哪里有挖坑道的声音,就向哪里袭击,使太平军的坑道引爆法无法施展。
战事进行得很激烈。清廷总兵李定太,参将周天孚先后来增援,却被太平军击溃。赵景贤便把击溃的散兵游勇招集起来,以利再战。防御湖州的清军、团练在赵景贤的协调指挥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兵来将挡,火来水淹。并时时出击搅乱太平军的攻城计划,用相当数量的枪械及若干座架在城墙上的重炮向太平军攻击。当赵得知在南京的清兵江南大营的援军马上要到,他就果断下令,出城夹击,斩杀捕获太平军几千人。太平军觉得没有取胜的希望,于是下令撤围,挥师南上。
随后赵景贤又合同清将张玉良收复了杭州、长兴、德清、武康等地。同年4月18日太平军杨辅清部又进占长兴,由太湖、夹浦进犯湖州。清道员萧翰庆带领湘军起来增援,被杨辅清击溃,萧翰庆也在战斗中阵亡。赵景贤立即招集起萧翰庆所领的湖军溃兵,冲出北门与太平军血战,大败杨辅清部。后来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部由溧水进犯长兴,也被赵景贤率领的民团击溃。11月30日太平军李世贤部再次围攻湖州至12月7日久攻不下而撤围。
赵景贤才智过人,勇武有加,指挥若定,在这一系列的战役中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勇武有加的将领风范。
三、失陷大钱口
太湖大钱口水师大营扼守着湖州的北大门,是太湖粮道的咽喉,全城资粮的运送全赖于此。赵景贤以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还配备了当时的新式武器——美国马塞诸萨州造的带有震垫和炮架的钢铸平射炮。
大钱口太湖正北方隔着烟波浩渺的湖面就是苏州的洞庭东山、西山。据守着太平军的精干部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配合大部队的攻城,乘虚而入。为了挫败太平军的合围之计,赵景贤时常率领炮艇发动袭击,炮轰东、西山,使太平军伤亡惨重。
1862年冬天,对湖州人来说是一个十分沮丧的日子。1月26日下起了大雪,共持续了58小时,地上的积雪至少有76厘米厚,雪停之后又开始了寒霜,气温急剧下降,到了1月30日气温已降到了摄氏零下10度。整个大地天寒地冻,八百顷太湖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走在上面如履平地,太平军倾巢而出,“由洞庭东山履冰来犯”(清史稿)直扑大钱口。炮艇也为坚冰冻住,不得动弹,无法转向,失去了效用,大钱口遂为太平军攻陷。
湖州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最为严重的事情发生了,湖州的生命线太湖粮道被掐断了。据《清史稿》记载“被围既久,兵日给米二合五勺,官民皆食粥糜,道殣相望。”在这次断绝粮食的灾难中,不知有多少人饿死,情状非常悲惨。
在守城的日子里,赵景贤自备自筹的七百余担大米已经用之一空,老百姓的活命口粮已经用尽。他们只有掘地捉鼠,剥树皮,煮箱子皮和钉鞋皮充饥,以苟延时日。听旧时老人们说,甚至有交换孩子煮来吃的情况,其状惨不忍睹。饿死的人不知其数。谭建丞的描述是:“城中河道积尸齐岸。”(《澄园随笔》)死者的数字也许永远无法确切地知道了。但是可以完全肯定地说没有几百那么少,也没有几万那么多,比较接近实际的说法应是几千。在这种情况下要活下来真是九死一生的万幸!
虽然如此,威名大振的赵景贤足以摄定军心,与太平军相持。太平军与赵景贤屡战屡伤,对赵恨之入骨,于是挖了赵景贤的父亲原清廷刑部右侍郎赵炳言的坟墓,并拥兵观望。赵景贤义愤填膺,誓言血战到底。他不甘坐困待毙,几次开城出去,但出师均不利,兵力相关悬殊,无法打开一条出路。
这时赵景贤已由本职内阁中书,多次得升,被授为福建督粮道。在杭州沦陷以后,朝廷为激励危城将士百姓,特地下了一道上谕:“赵景贤督带团练,杀贼守城,战功卓著,现当杭城失守,尚能激励绅团,力得湖郡及所属地方,在办团人员中,最为异常出力,着加恩赏布政使衔。”同时传谕曾国藩和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让赵景贤轻装出城赴任。这说明朝廷已知湖州必不能保,但是名城可弃,国土不可弃,希望能救赵景贤于危地,作为国家栋梁以备将来大用。赵景贤更加感奋,但在如此危急之时,他怎么能不与湖州的将士、团练、百姓共生死呢?他密寄了一封血书到上海,与他的胞叔赵炳麟吟蕉决别,誓以一死尽忠节。同时为了对朝廷威恩,精心挑选了精兵三千人,亲自率领兵士杀出湖城,直捣太平军大营,并夺取了粮食装备。
在整个太平军兴时的中国,除了湖南的团练,就是湖州赵景贤率领的团练最为成功了。赵景贤自办团练坚守湖州二年之久,这实在是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最后也消失了。
四、赵景贤之死
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一,太平军谭绍洸部二千余围攻湖州至五月初三,清军湖州千总熊德胜打开东大门迎接太平军,谭绍洸部才占领了湖州。
湖州失守之后,总办团防道员赵景贤、湖州知府瑞春、乌程知县许承岳均被抓获。赵景贤大义凛然,穿戴着清廷的朝服见谭绍洸说:“请快快杀我,别伤害百姓。”谭绍洸说:“慢,只要你投降,我并不杀你。”赵景贤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便拔刀自刎,被众兵夺下,随即送到苏州太平军大营羁押。
羁押期间,忠王李秀成多次力劝赵景贤投降,并优礼相待。两人在战场上虽是对手,但双方都钦佩对方的英才。但是国家朝廷大事,个人名节之重不得含糊。赵景贤在回信李秀成的信中说:
某受国恩,万勿他说。张睢阳慷慨成仁,文信国从容就义,私心窃向往之。若堕节一时,贻笑万世,虽甚不才,断不为此也。来书引及洪承畴、钱谦益、冯诠辈,当日已为士林所不齿,清议所不容。纯皇帝御定贰臣传,名在首列。此等人何足比教哉?国家定制,失城者斩。死于法,何若死于忠。泰山鸿毛审之久矣。左右果然见爱,则归我者为知己,不如杀我者尤为知己也。
言语中充溢着一股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英烈之气。赵景贤还千方百计要趁机会手刃李秀成。自李秀成离开苏州大本营去江北作战后,赵景贤便闷闷不乐,觉得无事可做,一天到晚饮酒自遣。同时利用太平军的宽待之机四处活动,联络清军,伺隙偷袭。
李秀成在去江北前叮嘱谭绍洸千万别杀赵景贤。同治二年三月,谭绍洸听在太仓败逃回来的太平军说赵景贤暗通清军,准备攻打苏州。谭绍洸立即如来赵景贤,当面责问,赵景贤破口大骂,被“枪击而殒”。此处的“枪”大概是旧时的火枪,如大仲马所描绘的三个火枪手所用的那种。
“枪击而殒”是《清史稿》的说法,湖州民间盛传赵景贤是被砍头而死,更加具有壮烈的意味。20世纪60年代初,湖州西门因兴建水利而开挖出一座坟墓。死者身着清朝官服,头是一只钵头,与肩用钯头钉相接,官靴官套里都是石灰而无手脚。目击者徐重庆、张耀东通过辨认墓碑碑文,确认此人就是赵景贤。当时,这块墓碑被存放在西园寺,后来不知去向。由此看来,赵景贤在太平军面前义无返顾,坚强不屈受酷刑而死。其死的景状应该是壮烈而又惨不忍睹的。
湖州陷落以后,咸丰皇帝多次询问赵景贤的下落。当赵景贤死节之事上奏以后,咸丰下诏称其“劲节孤忠,可嘉可掬”,加恩按照巡抚大员的高规格予以抚恤,在湖州建立专门的祠堂,以效后人,并特意关照国史馆为赵景贤立传,授予骑都尉的世称,谥“忠节”。
湖州陷落之时,赵景贤的长子赵深彦在湖南,年仅12岁,听说湖州失守,父亲被俘,立即自饮毒酒自杀。慷慨直硬之气一如其父。难怪吴兴赵氏后人,当代版画大师赵延年先生撰文称颂湖州赵家是有骨气的。
北岛的高祖父,也是湖州人风骨的象征,虽败犹荣,虽死犹生。我最敬仰的湖州人就包括了赵景贤、雷震、北岛等,都是有气节的人。
知识分子的风骨说应属反朝廷者专用,赵景贤谈不上吧,他是保社稷的,只能是忠烈之士!
为满清靼子而死的只不过是个满奸而已,不值得骄傲
还不如崇拜一下温体仁大人
你要这样想,至少他也为了保一方之民,免受屠城之苦,如此鞠躬精粹,不若的话,你我现在所说的就是北垮之语,本土文化基本被冲击殆尽,你想想看...........
太平天国军队毫无人性,践踏中国文化。赵景贤为我湖州,为了江山社稷战斗到最后一刻,可敬可佩。将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