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佛山积极响应号召,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供给侧改革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命题。请问在改革中,政府是如何定位的?如何厘清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如何转变政府职能?目前佛山供给侧改革遇到了什么瓶颈?下一步有什么举措深化供给侧改革?希望能详细回答!谢谢!
自2015年底中央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迅速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来抓。2016年4月22日市政府出台《佛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佛府〔2016〕25号),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住建管理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分别牵头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攻坚,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供给,激发企业改革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我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领,注意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坚持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和企业家精神,通过政府提供有效政策供给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主动践行改革,加速升级。具体有以下做法:一是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完善市、区、镇三级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85%的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和98%的业务均下沉到基层办理,建成市、区、镇(街)、村(居)四级780个行政服务中心。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出台《全面深化市属国企改革促进国企发展方案》,推动市属国企改革重组。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实施意见,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全省首个全市域“互联网+易通关”投入使用,稳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二是扶持企业主动践行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召开民营企业家大会,出台并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40条政策措施。实施大型骨干企业跨越发展工作方案,鼓励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做成“百年老店”。扶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出台《佛山市政商关系行为守则》和《佛山市政商交往若干具体问题行为指引(试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研发运行“政企通”APP,常态化地走访和帮扶企业,健全制度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召开首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引导企业走匠心制造之路。培育和弘扬新时期佛山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回顾2016年,我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部分国有“僵尸企业”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出清工作仍面临较多困难;去库存面临结构性矛盾,商品住房总体供应偏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短板,中小微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降成本行动对财政增收产生一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制约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等还任重道远。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家、省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市政府拟出台《佛山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巩固成效、创新举措、乘势而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将去产能与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格局结合起来,将出清“僵尸企业”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将去库存与完善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将去杠杆与金融服务提振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将降成本与加大政府服务改革和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将补短板与扩大有效投资结合起来;同时,坚持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品牌带动,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将质量工作作为强市之道和转型之要,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增强各行各业“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实现“佛山质量”塑造“佛山制造”,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进一步推进我市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017-04-05 10: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