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房屋征迁为何这些居民迟迟不愿意签约?后签约真的能多得利吗?


这些天,杉青闸片区征收服务点门可罗雀,只有零星的几名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杉青闸片区总共6个地块,整体签约率已超过95%,居民们搬家的搬家,拿钱的拿钱,征收工作进入尾声。
文生修道院片区和杉青闸片区仅一河之隔,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人流如常,街景如故,倒是在沿河的光明街上,处处可见聚拢的小撮人群,凑近一听,议论的都是关于征迁的“张家长李家短”。
每一处人群都像一个意见的旋涡,将担忧、观望、急迫、埋怨等各种情绪和想法卷入中心,再扩散开来,最后蔓延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两个多月前,文、杉两个片区的房屋征收工作同时启动,但到目前为止,文生片区的签约率刚刚超过70%,距离95%的生效比率还有一大截。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那些还没签约的居民,绝大多数人都不否认对早日搬迁的渴望,他们明白多数签约才可生效这个道理,但落到自己头上,却有另一番“小九九”,利益诉求能否实现,签约便成了唯一能够握得住的筹码。
95%是一道硬杠杠
11月22日一大早,76岁的崔琪德骑着电动车往社区赶,他听说当天有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想去倒倒“苦水”。
路上,他碰到几个还没签约的熟人,便上去劝说,“你为啥还不签字……”,话没说完,便被堵了回来:“你签你的,别管我家的事。”老爷子到了社区,已经憋了一肚子火,说话有些赌气:“都不签字,我这把老骨头就埋在这了,非要大家死在一口棺材里!”
崔琪德住在嘉航船厂宿舍,在文生片区属于“犄角旮旯”,周边部分区域已经前几年征迁,如今破败不堪,他每次回家要走过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现在还好,到了春天,那儿就是内蒙古大草原。”
崔琪德在这里住了30多年,闭塞,潮湿,尤其是今年3月份的一次飞来横祸,把他的故居情结消磨殆尽。
3月23日这一天,崔琪德刻骨铭心。早上6点钟,他在厨房里烧开水,电线老化引起的火花引燃了窗帘,他起初想要救火,但火势太大,等他想要冲出时,门前搭建的阁楼倒下,挡住了他的退路。
消防车及时赶到,但道路狭窄,无法进入,最后只能将水管七绕八绕接进来,才控制了火情,将崔琪德救出,此时,距离着火已过去了20多分钟。
崔琪德捡回了一条命,但脸部、手部、腿部都被大面积烧伤,他在上海瑞金医院进行了植皮手术,花了近170万元。
今年9月份,劫后余生的崔琪德终于等了房屋征迁,他早早签下了征收补偿协议,但如今两个月过去了,签约率离95%还有一大截,协议迟迟不能生效,这让崔琪德“百爪挠心”。
为什么非要达到95%,不能签一户搬一户?崔琪德多次前往征收点“质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态度随和,但语气坚定,最终得到的答复是“不行”。
根据《嘉兴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规定,因旧城区改建需要进行征收房屋,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到规定签约比例95%,补偿协议方能生效;如果未达到规定签约比例的,补偿协议不生效,房屋征收决定效力终止。
“95%的生效比例是刚性的,具有法的效力,不可能改变,只有达到生效比例,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才能实现,否则,再美好的愿望也只能落空。”在采访中,市房屋征收服务中心副主任蔡琦向记者表明了同样的态度。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博弈
每一个至今没有签约的居民,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许都有自认为正当的理由,在集体利益的背后,是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诉求。
在崔琪德所住的嘉航船厂宿舍,总共24户人家,目前还有两户人家尚未签约,其中一户便是崔琪德的隔壁邻居王崇明,两人以前是同事,做了30多年的邻居,从没红过脸,但因为这次征迁,两人的意见有了分歧。
王崇明今年85岁,小儿子50多岁,手脚残疾,行动不便,和他同住。他本人愿意签约,但前提是政府要帮他找好合适房源,“不要离得太远,房子要一楼带车库的。”
崔、王两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崔琪德多次劝说王崇明早日签约,但都被顶了回来。在崔琪德看来,王崇明的要求“多少有些耍赖”,因为他家有4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是残疾,完全可以让另外几个儿子去找房子的。
另外,崔琪德认为,用政府给的补偿款,王崇明是可以找到符合他要求的房子的,因为他自己就预订了一套类似的房源。
前不久,崔琪德看中了一套三水湾的二手房,底楼带一个自行车库,84平方,带装修,总价60万元,如果征迁成功,他能拿到67万元的补偿款,付清后还能剩下7万元。如今,崔琦德只付了1万元的定金,“不敢多付,怕万一征迁不成,定金打了水漂。”
房根妹作为居民代表,曾多次上门劝说居民签约,“有的说,年纪大了,政府帮他找好房子他就签;有的说,他家的装修比隔壁好多了,怎么才多赔了这点钱。”房根妹说,“其实就是想赖到最后,看看能不能多点利益。”
在征迁启动初期记者采访时,居民柳石路曾强烈表明自己希望征迁的愿望,但如今也迟迟不愿签约,他对记者表明了自己的诉求——希望用经济适用房的价格购买拆迁安置房。“现在看上去不太可能,到最后说不定就可能了。”柳石路说话时面露神秘的表情,“1月8号到期限,我让征收中心的人1月7号再来找我谈。”
其实,作为待价而沽者,心态也颇为复杂。在采访中,一位还没签约的居民或许说出了他的真实心态:“我希望大家都去签约,我留到最后,你懂的。”这位居民似乎深谙此中玄机,在他看来,最大化的利益只能降临在少数人头上。
后签约就能多得利?让别人“抬轿子”就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对此,市房屋征收服务中心副主任蔡琦向记者重申:“我们所有的补偿和奖励明细都是公开、透明的,根本不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利益最大化,前提是“有效的最大化”
随着签约期限的日益临近,大家都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心存忧虑。同时,也不乏搅局者,在各个意见旋涡中,一些流言传播开来,谁谁谁在此前的征迁中多拿了钱,谁谁谁通过硬扛到最后多拿了套房子……然而,在记者追根问底之下,大家甚至说不清消息的来源。
几天前,征收中心在各楼道口、宣传栏贴出了每栋楼的签约进度表,清楚标明签约户和未签约户,“让居民们都来监督,看看那些未签约户最后是否能够多拿钱。”征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另外,为了表明立场,征收中心贴出了《致文生修道院片区全体居民的公开信》,在信中从政策刚性的角度,明确表明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的公平、公开,标准统一、前后一致,同时,呼吁居民珍惜这次改善居住环境的机会。
文生修道院片区对于嘉兴这座日益发展的城市而言,犹如一片尴尬的洼地,旧城区改建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饱含了当地居民的意愿。然而,如果签约比例达不到95%,洼地依然只能是洼地,意愿也依然只能是意愿。
据了解,嘉兴并非没有征迁“流产”的先例,2011年,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政府准备对位于少年路的工具量具厂地块进行整体征迁,但由于签约比例未达到生效条件而搁置,至今该项目都没有重新启动。
如果错过这次征迁的机会,项目何时才能重新启动?对此,蔡琦表示,按照《嘉兴市城市有机更新总体规划》,全市有14个片区列入有机更新计划,如果文生项目“流产”,何时再启动,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居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最大化的前提是有效的最大化。如果这个利益实现不了,最大化就成了空中楼阁。”蔡琦说,“就本次征收而言,只有实现了95%以上的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假如追求120%的个体利益会导致集体利益破产,而当你把个体利益下调到100%时,就能确保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同时实现,我们应该怎么选呢?更何况,征收的奖励政策已经十分丰厚,所以我们也相信大家一定能算得清这笔账。”

6%的人害死94%的人。讲真这次政府每平1.3万的赔偿真心不错。1.3万可以在南面买不错的商品房了。真正需要改善的住户被这批贪得无厌的人给害死了。
工具量具厂地块流迁绝对是当地住户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放到现在,哪里去找区位这么优越的市中心地块?紧邻月河,华庭街,勤俭路,少年路商业区,即便是不行到江南大厦和戴梦得也不过10分钟的事情,又是辅城学区房,隔壁就是菜场,和二院咫尺之遥。衣食住行样样方便,住在这里不要太舒服哦。
这块地从当年征迁到现在傻子都算的出翻了多少倍了,而且是属于市中心繁华地段里硕果仅存的钻石地段了,嘉兴再也找不出这么好的地段了。体现房子价值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地段,地段,地段!

这边破旧老房子1.3万一平卖给你你要不?
这文章就是水军,没有任何可信的,也根本没你说的1.3w的一平的赔偿。嘉兴现在都是地王出现,你算算一平是多少钱?那么高的价格买地,远远超过了1.3w。不要忽悠小市民,只有骗骗那些老人家。要是真有1.3w,我不要钱,你给我套商品房换吧,愿意吗?

这种破房子除掉这地段,给3000一平都嫌多,13000真心不错了,比市中心的新房价格都高了。
我小区看门的老头(外地人),就在对面杉青闸刚征迁拿到80多万,那破房子他几年前买来才20几万。现在他买在旁边的江南太阳城90几平带装修,你说他合算不合算?做人请不要太贪得无厌,如果政府部拆迁,他至今还住在脏乱差的棚户区。
死托!黑嘴!误导广大善良的老百姓!1.3万一平!?放你个屁!我只知道我多层3楼的房子,评估赔偿价只有6200一平!别把其他额外的搬家费算进去,那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的说法!拆迁政策都前后不一,又凭什么代表居民来说居民的闲话?公道自在人心,如果是好事,当然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去哪能买到同样地段的房子!?工具量具厂的老住户都在庆幸2012年没被拆掉!
贪得无厌!?无利不起早!我看你作为托才是真正的无病呻吟。公道自在人心,不要散布谣言。
那些破墙开店的一年收入多少你知道吗?

就算你给人家分了房子装修不要钱啊?明明是乡下的到了成里用水水要钱吃菜菜要钱,还得每年交物业费。房子又小住着又不方便。
说得好,最好你们晚点拆,那我市区的老房子可以早点拆了。
这个不能怪老百姓,拆迁只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还会有这么多事情不?政府官员得自己拍拍脑子想想自己哪里做错了,老百姓不是天生就是刁民。(都是被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