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间,中国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承销商为花旗银行和招商证券。2012年5月,51信用卡推出了一款帮助用户管理信用卡账单的“51信用卡管家app”。从一个工具类产品起家,经过了近六年的角逐,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可以说这是自2016年末,美图在港股上市之后,又一家以工具类产品起家冲刺ipo的的企业。当时美图上市之时,虽然自己的业务结构已经多元化,但是无赖的是,依然是处于亏损状态,上市当日也是没能逃过股价跌破发行价的窘况。
只不过这次在51信用卡的招股书中显示,51信用卡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收入总额依次为0.90亿元、5.71亿元、22.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9%。而与之对应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53亿元、7.44亿元,目前已实现连续两年盈利。这时能实现盈利,至少对投资人而言是吃了一个定心丸,经过多轮投资之后,终于也是迎来的自己的收割季节。
51信用卡这个起步于信用卡管理的工具型软件企业,目前将自己定位为金融科技服务集团,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通过信用卡管理工具获取用户账单数据,再把用户导入借贷、理财服务,完成工具类软件的流量变现。这种思路也并不算有多高明,但是这也是单纯盈利无望的无赖选择。发展至今,51信用卡的业务已涵盖个人信用管理、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一站式个人财务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刚起来的一两年中,选择工具类角度切入行业来创业,非常受创业者的喜爱,毕竟这种模式是起步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只要能原创一个足够吸引消费者的产品故事,并且产品的定位能足够的切入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之上,在其市场推广上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因为你的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实际价值的,只要交互设计不是太过于奇葩,消费者是很愿意给你进行口碑推广的。
就像学习日语一样,入门容易,但是要完全掌握并非一件易事。对于工具产品而言,成活没有多大的难度,但自身具备足够的供血能力,并做到经久不衰却不是每一个创业都能做到的。
就如目前已经上市的美图来说,大部分的营收都来自硬件的销售收入,自身的起步业务并不能带来多大收入,还有如目前国内最大的天气类软件——墨迹天气,其app已覆盖中国5000余个城市和地区,上线至今的7年时间内,拥有5.56亿的累计装机量。这是什么概念,基本上2.5人中就有一个人就在使用墨迹天气。有了这么强大的流量让多少互联网公司羡慕,但是对这家公司而言这么多的流量并不能为自己带来规模化的收入,依然是无法进入国内互联网圈的主航道中去,最终只能是落的站队阿里的结局。
今年1月17日,猎豹全球智库公布《2017年度中国app排行榜top500》。榜单显示,微信、qq、wifi万能钥匙分别以82%、36.5%、25.3%的活跃渗透率位列前三。wifi万能钥匙能和微信这个十亿级的流量巨头同台而站,可见流量的体量之大。但是那个消费者还不是一破解开wifi之后,转身离去的了。
工具类软件的定位无形之中占领了消费者用完即走,毫不停留认知区间。想要破解这个死局,必须从产品之上着手。从app成功的角度来说,这个阶段已经成功突破了前两步,第三步也即最后一步就是如何让用户长时间停留。这是每个产品都在努力的,也是最难突破的难关,这也是为何微信的每次更新总是那么的谨慎,这可谓一步不慎,满盘皆输。
这次的招股书透露,51信用卡目前主要有三大业务——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其收益包括信贷撮合及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信贷介绍服务费及其他收益,2017年该四项收益分别为16.27亿元、1.40亿元、1.89亿元、3.12亿元,这里的数据也能看的出,用户黏性最高的地方也是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如何打破自己产品的定位局限,提高使用者黏性才是称王之道,支付宝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再多的流量,都不等于成功,它只是成功的前提条件而已。
作者:杨静|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