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和“滴滴”之争,其实就是幕后的博弈!


熟知江湖的人都知道,门派之间的争斗,最先出场的往往是那些虾兵蟹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炮灰,这些炮灰残杀时,门派的掌门人都是双手抱胸,神定气闲地站立一旁,等到差不多了,再出手一决高下,也或者握手言欢,兴致勃勃地去一边分赃,然后扔下几许骨头赏赐那些残兵败将。
肥肉只有一块,狼一直来津津有味地吃着,于是引得豺也口水直流,几番试探以后,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贪欲,立即出手抢夺,可是它自己是不会出手的,争着出力的大有人在,只要躲在幕后扇扇风点点火即可,然后再伺机出击,一招制敌。
豺也好,狼也好,本性就是凶残和贪婪,掠夺才是它们的真正目的。你如果寄望它立地成佛,那是十足的幼稚。王伦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林冲火拼以后,晁盖做了大王,干的依然是打家劫舍的勾当,何曾会改变本性?现在的出租车就如被大人宠坏了的孩子,撒泼打滚,挑三拣四;犹如狗仗人势的恶奴,欺行霸市,以为自己就是天王老子了,一旦有人争宠,依然不改本性,任性胡来。而网约专车,无非也是别人攻城略地的一把枪,各取所需罢了。
两强相争,真正为难的是那些为官者。在风向不明,高下难分的情况下,只能装聋作哑。如果说第一次围堵客运中心是突发,那么后来的几次呢?难道耳朵仍旧聋了?眼睛依然瞎着?那些平时如狼似虎的特战队呢?特警队呢?特勤队呢?都集体性耳目失灵?还有一直来上蹿下跳的各大视听媒体呢?也都集体夏眠了?原因很简单,在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索性什么也不说,倒是PI民云集的E网着实火了一把,可是有个鸟用。那些为官者心里明镜似的亮堂着呢,一旦形势明朗,必定有几个“癞阿毛”要当替死鬼的,看着吧。
当不正常变成常态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病入膏肓了,哪里还能够用常理来猜测?滴滴如果非法,直接从源头取缔,可是没有人有这个胆量,所以只好找那些虾兵蟹将出气;出租如果不是过街老鼠,不要说什么“滴滴”,就是“点点”来了也不必恼羞成怒,问题是现在来的是豺,那才有和狼一决高下,狼口夺肉的资本。良性的竞争得利的是普通老百姓,我们为什么不乐观其成呢?而恶性竞争,只会是两败俱伤,哪又怕什么?去了豺狼肯定还会有其他的野兽来争夺的,静观其变吧。

ZF就是静观其变 最后来一招黄雀在后 坐收渔翁之利

楼主有才,中恳。

出租车不努力整改,耍脾气,还作

照交通运输部出的那个网约车征求意见稿的条款,到时候有九成的网约车都不会开了的。到时候开的网约车其实也是出租车了。

戏文做过头了,就要出事了

多教不义也自毙。

从各个帖子来看,从道听途说来看。
这次,连幕后较量都还没达到。
就是几个可怜(可怜他们的智商)的公交司机,搞不过自己的上面,于是,咬卵不着咬胖,“自己动手”,亲自出征。武力解决问题。
解决不了的。

说的在理,利益的博弈。

那也未必,九成的网约车变成网约拼车,顺风车,天子脚下合法,绍兴合法也就不远了

楼主站的高看的远。

那个条款的门槛之高足以吓跑九成的私家车,所以有出租车司机在网上喊:我们只是要求政府部门把网约车合法化

好文,顶

取消或降低出租车规费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要看政府肯不肯放弃这块肥肉,出租车和网约车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绝对没有人闹事

私家车仍然可以网约的,只是只能限于开拼车,开顺风车

是幕后老板的斗恶或是妥协

问题是“滴滴”是轻装上阵,出租车有沉重的“份子钱”背着;“滴滴”(私家车)可开15年报废,出租车(营运车)5年强制报废。出租车和“滴滴”原本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怎么比?
好多人认为出租车价格贵、还时常拒载、服务不好。从此不再乘坐出租车。如果出租车真的倒闭或取消了,“滴滴”还会给你优惠个几块钱吗?如果“专车“以后也归属于营运车的话(据传8年强制报废),还会有那么的“专车”吗?。
”富了公司、穷了司机、亏了乘客“可以说是当今出租车行业的代名词。“滴滴”的出现直接把出租车推到了浪尖上,我认为出租车车主应该感谢“滴滴”才对,你罢开可以,但你罢开的行为方式有待商榷。你们应该找主管部门,寻求最佳方案,与专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

有的人尽干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活

没有滴滴出行的出现,压在出租车身上的剥削大山永远不会被推翻,现在曙光已经出现了

兄弟,给你科普一下,现在私家车开20年也未必报废了,15年报废一说早已取消啦

拭目以待吧,政府部门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既得利益

为了健康,为了不参与他们的是非之争,我还走路吧

这是理论上的,开20年的现在也没有了,修理费,检测费就吃不消了,还有直接给你搞个黄标车,不是和废了一样吗?

新生事物的出现和老的传统观念,肯定有着激烈的碰撞,改革才是出路,怎么改革是国家决策层面的事,只有到了矛盾激化了才有倒逼机制,希望赶快出台新的决策,不至于出人命和动荡。

解散运管部门与出租公司,这些冲突就不会有了!出租与滴滴的冲突实际上是利益部门在作黑推手!

的确是,从一建的工程经济学上里讲,应该考虑的是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用和维护成本过高时应该考虑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