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有人在1983年花两元买了张股票,现在价值多少?


观众杨老太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她手里面有一张83年的股票,当时花了两块钱买的。八十年代,物价还很低,两块钱能买二十斤米,三斤猪肉,现在34年过去了,杨老太很好奇,这张股票还有没有用,里面的钱还能不能取?来看报道。
这个本子就是杨老太说的股票,准确的说,这是一本“嘉兴市信用合作社社员证”,盖了信用社的公章。本子里面有一栏,“缴股登记”,上面写着,1983年10月3日,缴股2块钱,还有收款人的印章。杨老太说,1983年,她37岁,在原来王江泾的双桥乡种田,当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这个证是公社里面发的,上面的股份每个人都要买。
杨老太说,她印象里,父亲一个月工资30块,2块钱能吃上一顿好饭,要拿出来也是很心疼。
按照社员证上面写的,社员“有缴纳股金,享受股金分红之权”,但是钱交了之后,杨老太一直没有拿到分红,慢慢她就把这个事情忘了。直到最近,她才找到这个社员证。杨老太说,三十四年过去,现在这个股票可能要值很多钱。
那么这本社员证到底有什么讲究,算不算是股票呢?记者请教嘉兴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周荣先。周荣先说,股票这种形式,原来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最早出现在湖南。随着慢慢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国内很多工厂、商店等,因为资金不够,也经常用这种办法来筹钱。但是交了钱,普通人心里也不放心,那么这些工厂就想出来,找银行担保,做一张凭证。
因为时间跨度也很长,现在留存下来的这种社员证,也不是很多。有些人觉得这是一种原始股,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价值肯定很高。那么当时的两块钱股份,现在还有没有价值? 记者从嘉兴禾城农商银行了解到,八十年代的信用社都是互助性质,都是社员自发存款,凑钱在一起,然后发的这样一本社员证,相当于就成了信用社的股东。当时的分红不一定是现金,也有可能是毛巾、或者肥皂等生活用品。2004年,信用合作社改制,变成了现在的禾城农商银行。因为年代久远,这本社员证,有没有用,要到现在的王江泾分行去查,如果杨老太还在股东名单上,那么她就是银行的股东了,如果不在股东名单上,那么这笔钱,根据股息、每年的存款利率来结算,算下来,可能只有十几块钱。
(来源:小新说事)

不要抱太大希望

价值连城

“如果杨老太还在股东名单上”?
凭什么交了股金不在股东名单上?

看成彩票
那时候的钱值钱
只想说不会让你赚到的。。。
这肯定不会值钱的
最终得到多少钱
居然好意思按现在的利率算

这种事情肯定是赖账了。

估计没什么钱

希望是股东
银行都是这样的,损人利已
2O元收了
说的都没有理
想让你拿出来的时候,你是怎么也躲不掉的,等你要享受权利的时候,你想得美。
肯定不值钱,银行手段都是一套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