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清明,文明祭拜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然而,清明节期间许多不文明、不环保的祭祀方式依然存在。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了各种种文明祭扫的方式。但是,焚烧纸钱、冥币者并不鲜见。在农村除了焚烧纸钱外,与祭祀活动相关的商品不断升级换代,品种已不仅仅限于纸钱、纸质服饰,如今美元、欧元等外币、支票,楼房、手机、电视、洗衣机、轿车、家具等也都被大量“开发”,成为升级版的祭祀用品,其价格动辄几十元、上百元。这是与现代社会文明背道而驰的,不仅浪费钱财、污染环境、甚至引发山火,危害公共安全,而且容易让一些封建迷信现象有所抬头,败坏社会风气。清明祭扫最根本的是让后人缅怀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恩泽。我国素来有“厚养薄葬”的传统,这种背离传统文化的不文明的祭扫方式,我们应当坚决摒弃。
  祭祀先人应该是神圣而庄严的,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倡导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如今,文明祭扫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鲜花祭祀外,还有植树祭祀、家庭祭祀和集体公祭等。以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以家庭小聚来回忆先人的生平事迹表达思念。一枝洁白的菊花,一盏摇曳着星光的烛杯,舒缓低沉的月光曲,一篇感人至深的共祭词,深情地表达了缅怀亲人的情愫。天津的这种集体公祭,值得提倡。随着互联网的的不断普及,网络祭扫也悄然兴起。在网站专题频道以向先人献花、献诗、留言、上香和祭酒的方式告慰亡灵。这也是一种简朴、文明的祭扫方式。学校则可以在清明节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听老革命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读一篇革命回忆录,说一个先烈故事,看一部红色电影,写一篇缅怀感言,引导青少年不忘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
  一言以蔽之,淘汰陋习,文明祭扫,平安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