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受不了某个ZZ的莫名其妙的言论了,什么帖子只要一扯上”东浦“就乌七八糟不能看,现在倒好、还发明出东浦曾经是绍兴县城的历史发明出来了。人能不要这么异想天开好么 ,在此,就捋一捋某人所谓的“东浦曾为绍兴县城论”。
一、先上某人的历史发明:
1.
;
2.;
3.。
总结:这个某人的“发明”,就是民国17年,即1928年的时候,绍兴县县政府(县署)迁移到了东浦镇热诚小学内。可是,真的是这样的么??
二、下面上干货,主要摘自九十年代末绍兴县人民政府出版的《绍兴县志》一书:
1.首先是正史所在的绍兴县县政府(县署)所在地,。
总结一下,就是无论是民国初、汪伪时期、抗战光复后、解放初,东浦压根就和“县署”两字半毛线都不搭——那么,连县署都不在那地儿,求问怎么就成县城了???
2.现在再来考据下某人的历史发明到底源自哪里。
,
,
。
总结这三张图,就是在民国17年(1928年)12月到民国18年(1929年)11月间,当时中共的绍兴县委机关曾经有一段时间转移在东浦镇热诚小学中。但是,随着1929年11月时任绍兴县委书记的曹素民的被捕,当时的中共绍兴县委也被KMT当局予以破坏。此后一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除了中间有短暂存在几个月的中共绍兴箔业支部以外,绍兴地区并无较为完整的中共绍兴县委或工委的存在。
那么,换言之,某人就是把中共绍兴县委机关在热诚小学内“潜伏”的几个月时间,脑补成了民国政府下的绍兴县县署曾经搬移到热诚小学,甚至于上次还依稀有见到把几个月时间都已经脑补成了几年,。这般脑补的功力,我是钦佩不已。但是钦佩归钦佩,学习这种精神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我还不想脑补、发明历史。
3.我上面的考据,其实还有另外一段历史可以作旁证,。
如果说,某人所谓的“民国17年绍兴县县署在东浦热诚小学”成真的话,那就说明了三件事:一是我党先烈真是艺高人胆大,都敢在白色恐怖时期把县委机关设在国民党政权的县署里了;二是国民党不去台湾简直没天理,剿共剿得飞起的时期,居然还让中共县委机关在自己的县署里待了差不多一年之久,情报工作做到这份上也是66666;三是柯桥、钱清等地的10000余群众,简直就是在嘲讽某人智商,明明县署在“东浦热诚小学”,居然进绍兴城向所谓的“县署”请愿去了,南辕北辙到这份上也是66666。
可是,这三件事,特码能发生吗???求某人不要再侮辱人智商!!!
估计是没人能反驳。
没人回啊没人回,实在是受够某些逗逼言论了
民国时代共又不是合法,还县城
@坐拥三城 你没脸回答了么
关键是,哪怕那段时间合法,也不见得说“县委机关所在地=县署所在地”
我也真纳闷,某人能不要脸到这种地步
毕竟在某人那儿,公交车不经过东浦镇中心=东浦没有公交车,按这种逻辑,于是乎“中共县委机关曾经在民国时期驻在东浦”也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脑补成“民国时期绍兴县署在东浦”
哪怕以前省政府在 东浦又如何,重要的是现在和以后,
记得有次他还说华舍以前也是东浦的,我醉了,华舍和东浦中间隔着柯桥和齐贤呢,几百年都不搭噶,其实东浦街面上还算可以的了,有点热闹,也还整洁
还说绍兴一中高中的地块是东浦的,我也是醉了。这和东浦八竿子也打不着。历史就是这样被篡改的。
真为我们东浦人感到羞耻,
这人一个劲说东浦,说山阴怎么强。会稽怎么弱。太地方狭隘主义了。
说会稽弱的,看看这张图,至少从民国时期,会稽可以说是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领先山阴的,否则绍兴县城会在会稽吗?
他的谬论也不是第一次了
1、山阴一直比会稽强,从绍兴县志可以看到从民国时期山阴会稽两县合并,县城位置就在会稽县,怎么会一直是山阴比会稽强呢?
2、东浦没公交,那么11路,301路,118路等公交车是死的呀。
3、绍兴一中就是东浦南到北,这种话题,我真的是醉了,绍兴一中和东浦有啥关系。
那个坐拥三城以后可以去编写绍兴野史。
强烈支持,史料才是王道
阿三认为不到镇上不算公交
七院跑出来的
三城怎么没脸了@坐拥三城
东浦区。人家说东关的时候说了东关区,我就说了东浦区。
我说的是靠近东浦镇界。你在这里自导自演的想干嘛?
你前几天和我驳论的时候,说会稽是山阴分出来的,说绍兴衙门在山阴县内,说老城区只有塔山街道是会稽,其余七街道都是山阴的。我说山阴方言不纯,你说发达地区语言杂,意思是说会稽县落后地区。你哪一句是真话啊!!!!!!
你看看你的帖子吧,本来论坛是玩玩的,不必较真,既然你要较真,咱们就奉陪到底
全部假话。就说七个街道只有一个是会稽的,迪荡,稽山街道呢?这种很明显属于会稽。
怎么不说东浦县城了,你能不能别逃避?那么嫑皮脸的人的
他说不过别人的时候总会扯别的话题出来,这个人太不要脸了
这个阿三无药可救
要的就是这样子的帖子,有章有据,不像阿三那样信口开河,混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