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下午1点钟左右在使用钉钉过程中,突然发现钉钉尽然无法发出消息,这可急坏了小编,因为手中此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稿子需要提交,而正常都使用钉钉进行工作传输,一时间也没有其他同事的联系方式,最终终于赶在发稿前,用电话的方式联系了好几个朋友才将稿子发了出去。
于是小编在第一时间致电了钉钉客服,并且确定了崩溃的消息,目前只是无法发送消息,这个问题可能需要3-4小时的时间进行修复。
截止目前小编发稿前,钉钉还是没有修复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钉钉是阿里的产品,但是从此次钉钉崩溃事件,我们看到了阿里在社交软件上的不严谨,微信qq虽然也出过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两款软件更加是日常生活上的交流,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解决,但是钉钉作为一款只针对工作的产品,怎么能够轻易的出错?
撇开这些现象,我们来浅谈阿里与腾讯在社交上的较量,或许更能看出些许端倪。
微信红包的出现与火爆,让支付宝一再陷入尴尬局面。于是乎2016-2017年春节期间,支付宝的“集五福 ”,让阿里社交又火了一把,阿里一直在跟腾讯社交较劲,可惜效果都不是很好。网友纷纷表示,只希望支付宝安安静静的做一个支付功能的app即可。
然而支付宝做不了生活社交这块蛋糕,但是可以做工作这块蛋糕呀,于是阿里推出了:服务互联网企业级别的app——钉钉。
为了宣传,前阵子钉钉直接在微信企业大夏下进行宣传:
在初始阿里钉钉地铁广告“围攻”腾讯总部深圳之后,腾讯未做应对措施之时,钉钉再次向微信单挑。著名的“致李女士”广告便是此次战役的第一炮。《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晶报》均由阿里钉钉刊登了此广告。腾讯总部在深圳,钉钉偏偏就挑着深圳的纸媒上刊登,这明摆着就是打腾讯的脸啊!
虽然事后钉钉与腾讯进行了道歉,但是这次事件,更让群众们看到这两大巨头在社交上的较量。
一直以来,腾讯与阿里都在做同一件事:
电商:阿里的淘宝一直都是行业老大,于是腾讯大量资金投资京东。
社交:从之前的支付宝的推出的来往,到目前推出的钉钉,无一不是在与微信与企业qq做较量。
娱乐:阿里买下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也逐渐开始发力大买版权。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与qq音乐也在暗自较量。
生活:虽然uber与滴滴已经合并,但是当初大家还是忘不了当时两款软件的疯狂补贴,美团与饿了么的各种互怼时间层出不穷。
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回到此次的钉钉事件,这到底是提醒了阿里呢?还是让腾讯也偷笑一吧?
小编一直认为商业的本质发展,最后都归功于垄断,uber与滴滴的合并,58赶集的合并都给我们展示了很好的例子,我们应该乐于看到两家巨头在商业上的竞争,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一家独大,垄断市场,对消费者并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