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路面的生态作用


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所采用的一项新的技术。透水路面实际上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在一些发达地区被大范围使用。那么,到底什么是透水路面?透水路面能够发挥哪些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用了什么技术?
据了解,透水路面与传统路面的很大区别就在于“透水”二字,其中主要因素是孔隙率。透水铺装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铺装形式,使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下渗,从而实现控制地表径流、削减雨水污染等目的。
“一般我们采用的透水铺装有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砖等。”透水铺装从结构上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其中面层与基层间设有找平层。让雨水通过直接深入路基的透水铺装,其原理就是铺装面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同时基层也有相应的透水性。另外,根据道路基层是否透水,透水路面又可以分为全透水结构(基层透水)和半透水结构(基层不透水),嘉兴目前运用较多的是全透水结构。考虑到嘉兴的土壤压实后基本不渗透的情况,在道路基层内设置了排水盲管以保护路基。“雨水通过透水路面渗透净化后再排入河道,能够削减雨水中的污染物,减少雨水对河道的污染。”另外,让雨水可以渗透路面流入基层后排放,对提高雨天人行舒适、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绵城市技术运用多达数十种,记者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是源头处理为主、末端调蓄净化为辅,以初期雨水生态处理为原则,充分利用河道调蓄功能,实现各项指标达标,在“渗、滞、蓄、净、用、排”这六项技术措施中,侧重净和排,通过源头处理技术,如植草浅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滞留初期雨水,并通过土壤内的微生物和植物来生态净化雨水。在有需要的区块,通过高位花坛、雨水调蓄池回用雨水;通过生态河岸的改造,增强城市调蓄功能和河水自净能力。
 透水路面对生态环境以及水循环净化这些都有十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透水路面肯定也会被大范围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