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新生”嘉兴非遗文创设计大赛暨海宁文旅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市文化馆举行 海宁非遗活动精彩不断

2018-06-10 18:01 |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周梦洁
为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海宁市开展了一系列与非遗相关的精彩活动。
6月8日晚,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海宁市旅游事务服务中心承办的“老味新生”嘉兴非遗文创设计大赛暨海宁文旅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市文化馆隆重举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本次大赛面向社会征集以嘉兴非遗项目及海宁特色文化、文化遗产、传统产业和地方特产为设计制作元素,以贴近生活为主线的各类非遗文创产品、文旅产品共173件。在充分挖掘利用嘉兴非遗和海宁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同时,拓展嘉兴非遗和海宁旅游的传播功能,让非遗活了起来。
历经层层筛选,共有78件作品入围,专家评审获奖30件。其中海宁参赛作品朗月山硖石灯彩衍生灯具和云龙蚕茧十二生肖挂件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大赛入围作品、非遗项目实物还将于6月9日-16日在海宁市文化馆隆重展出。
颁奖典礼过后,原创音乐剧《五色螺》在市文化馆唱响。《五色螺传说》以吴越争战为历史背景,讲述了范蠡和西施的民间传说。自发端流传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传承历史,不仅流传在范蠡湖一带,更是辐射秀洲、海宁、桐乡等地,现已列入第五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动人的表演,现场的观众仿佛随着嘉兴市歌舞团的演员们一起回到了那个勾践卧薪尝胆的时代,见证了范蠡和西施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演出结束后,现场的掌声久久不歇。
当天下午,市文化馆还举行了2018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培训班。省文化馆研究馆员阮静老师以“非遗与美好生活”为题,从非遗保护生动历程,非遗成效精彩呈现,美丽非遗历久弥新三部分讲述了我省非遗保护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时,“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海宁市传统工艺现场技能展示活动也在市文化馆开展,硖石灯彩、海宁皮影、粉塑、皮贴画、竹编、剪纸等项目艺人(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或学徒)在现场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技能和精致的作品,引来了市民的驻足观看。
此外,6月10日,匠心传承·斜桥印象——2018海宁市文化馆总分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传习作品展还将在市文化馆开展;6月15日,海宁市第十届端午节裹粽子比赛在将长安镇陆泽村文化礼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