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方案》确定了我省乡村旅游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旅游消费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幅比全省社会消费总额高5个百分点,直接和间接吸纳200万农民就业;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工程、精品工程、效益提升工程,到“十三五”末,初步打造8个乡村旅游连绵带、10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300个乡村旅游园区和100个旅游小镇,建成一批精品酒店、精品民宿、精品节庆活动,把我省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
当前,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尚未建立专门的系统规范,《方案》的出台将有利于补足这一领域的短板。《方案》指出,我省将加强规划和标准引领,依据《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安排乡村旅游整体布局;研究制定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系统提升县(市、区)现有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完善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省级乡村旅游强县(市、区)、强乡(镇)、特色村评定标准,修订完善精品民宿(客栈)和乡村酒店等级评定标准,引导乡村旅游突出特色、做精做细。
扩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是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一个基础。《方案》提出,将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模式,在全省打造100个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拥有核心吸引物与综合竞争力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比如,依托泰山、蒙山等山岳资源,打造九女峰休闲度假、沂蒙红色游学、崮群观光体验等15个集群片区;依托微山湖、东平湖等湖区,打造微山岛渔家休闲度假、东平水浒文化体验等10个集群片区等。
此外,围绕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方案》还对政府各相关部门作出了明确分工和要求。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各类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和规模化基地提档升级,拓展观光采摘、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功能,打造100个齐鲁美丽田园、10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住房城乡建设、旅游部门按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或3A级以上景区标准,推动省政府确定的100个特色小镇建成旅游小镇等。
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借鉴西班牙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以利用促保护’的办法,加大对古村落、古街区、古民居等的保护利用,推出一批古村落度假村、古民居精品民宿。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一批陶瓷琉璃村、木版年画村、刺绣剪纸村、传统民俗表演村、手工艺制作村等‘非遗'村落……”《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具体举措,这是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又一基础。
围绕上述具体举措,《方案》提出要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利用农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出一批体现山东特色的文化生态博物馆、慢生活村落、乡村慢城,打造一批山会、庙会、乡村大集等精品乡村文化活动。而文化部门要积极将“文化下乡”活动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每年将不少于1/3的文化下乡活动安排在乡村旅游点,定期组织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非遗项目传承人等在乡村旅游区设点展演和传技等。
此外,《方案》提出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结合300个乡村旅游园区建设,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重点打造60个国家级精品园区。支持各地推动农林牧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鼓励开发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和地方特点的乡村旅游商品。我省还将建设10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并重点培育3-5家大型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1-2家有实力的本土旅游电商企业,整合全省丰富的旅游商品,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山东乡村礼物”旅游商品品牌。
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扶持
为做好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保障工作,《方案》提出包括构建“五级联动”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方案》明确要加大财政投入,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各市切块部分,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我省将结合省级旅游发展资金,出台奖励政策,对连片开发5个村以上、且达到标准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根据规模和效益给予300万-60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达到5A级景区标准的精品旅游小镇每个奖励5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相关荣誉的,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对经评审通过的全省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及市县乡村旅游规划给予适当补贴。
《方案》还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国土资源部门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优先支持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建设旅游设施。对城镇规划区范围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实行用电、用水与农村同价。
此外,除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金融优惠产品外,我省还将积极支持社会投资乡村旅游项目,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既无底蕴,又无特色,一厢情愿,瞎几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