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荡涤心灵的韵律,也是一股修心养性的清泉。那些最原始的音乐,莫过于风涛松摇,瀑布欢歌,小泉叮当,鸟语空山,蝉鸣蛙唱等。远古人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自然也就感受到了这些原生态音乐。
古人之于养生,尤以喜欢在琴棋书画中寻觅意境。在这里,琴居首位,琴也是音乐的载体,抚手操琴,抑听、抑弹、抑唱,抒发的是个人情感和意愿。我国古代文人聪慧多智,总是善于在多变的生活中寻找美妙的音乐。因为音乐能和心,音乐能适行,这就是《吕氏春秋》中的音乐美学观说法。
祖国医学中的《黄帝内经》则认为,音乐系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刚好归属于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五脏,五音一旦发生对应,人体气机的升降,肺腑的畅达,神志的摄养都会得到良好的协调作用。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在《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这就是说,音乐首先感受的是人的心灵,而心又主神志,一首优美的曲子能让人心旷神怡,情志舒达,情绪安定,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