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嘉兴竟是这样的,据说能看懂的都哭了...


1、那时候,从东到西都是脚踏车,到了后来,跑的最欢的是屁股放着臭气的助动车
2、那年头的夏天,在东门菜场河边永远停着几条水泥船,大家买西瓜都是一蛇皮袋一买的,统统堆在床底或是吃饭台子底下,现在却再也吃不到那时候西瓜的味道了
3、那时候学校组织春游、秋游,总会到人民公园,那里的树上常会看到松鼠俏皮的身影,那也是我第一次骑马,第一次划船,第一次捞金鱼,第一次套圈圈...
4、那时候去勤俭路人民剧院看一场电影,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感
5、那时候,打个电话还需要人工接插
6、那时候的棒冰是装在白泡沫箱里兜售的,2、3角钱可以买赤豆棒冰或盐水棒冰
7、那时候出门最阔绰的事情,就是坐三轮车,起步价2块钱,现在已经被取缔了
8、那时候电视是黑白的,四四方方小小个,换台还要走到电视机前去转按钮,最讨厌礼拜二,因为打开电视你什么都看不了
9、97年12月,浙江首家麦当劳在嘉兴开张,那几天,排队的人潮久久不散
10、99年,肯德基老爷爷的书包一下子就流行了起来,每个孩子都想要一个,孩子们还喜欢在KFC门口跟着肯德基姐姐一起跳舞
11、那时候,还不流行养泰迪狗、折耳猫,每个小朋友都会在学校门口买几只染了颜色的小鸡、小鸭回家,然后没过几天它们就死了
12、那时候,嘉兴人吃苹果都会用一台神器,它叫削皮机
13、那时候,听歌都是用磁带,最爱逛的那家音像店在勤俭路,至今仍旧开着
14、那时候,订牛奶引起一圈风潮,牛奶装在玻璃瓶里,每天早上4、5点钟,送奶工就会把它送到家门口的小箱子里,早上起床就能喝到,满满幸福感
15、那时候江南大厦还叫华联商场,戴梦得叫杭百,而我们最爱逛的还是中山路和建国路口的那家——商业大厦
16、益友牌电冰箱,海鸥电扇,皇冠灯具和大雁自行车是嘉兴响当当的四大名旦。那是嘉兴制造业品牌发展的燃情岁月
17、老阿婆拎着篮子,蹲在路边兜售白兰花,男女老少衣服上都别着两朵,远远就能嗅到的清香,那是我闻过最好的味道
18、那时候,1路车还是电缆车,但我最爱的还是后来出现的双层公交车,坐在二楼最前排,能看到路上的全景
19、那时候我知道瓶山公园的小山下有个防空洞,到了夏天,那里是最凉快的地方。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瓶山的小火车,承载着一整个童年的乐趣
20、那时候,买衣服都不买现成的,而是去建国路的正春和布店裁几米的布料,去裁缝那做一条量身定制的衣服
21、那时候,五芳斋门口还有一只大公鸡,逛得累了饿了,喜欢坐下来点一只热气腾腾的肉粽加一碗汤
22、那时候,嘉兴最热闹的夜市在勤俭路(建国路口至禾兴路口),一到晚上,人流不息,灯火明亮
23、勤俭路上一条小巷弄里,有一家破破烂烂却味道出奇好的粉丝店,每次逛街都要去那里吃上一碗,加点南湖醋加点桐乡辣酱,现在回想起来口水都忍不住流下来
24、90年代后期,嘉兴大街小巷出现了IC卡或者磁卡的公用电话亭。有时候还要排着长队等着
25、90年代中期,嘉兴出现了一个象征地位的标志性物品——大哥大,尽管出门带着它像拿着个板砖,但总感觉走起路来都有风
26、那时候,学校要求在校期间必须讲普通话,以至于现在好多年轻人的嘉兴话,一出口都是洋泾浜
27、有一个牌子在学生心里一直是个谜,它叫:YIDISHUI ,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找老板聊聊,你是怎么做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设计理念?
28、那时候没有愤怒的小鸟,没有LOL,最流行的游戏叫俄罗斯方块。如果你还能拥有一台小霸王,那简直就可以奠定你在同学圈里的地位!
记忆那么多,回忆那么浓...
那些都是属于嘉兴人最经典的片段
如今的嘉兴,已是截然不同的样子
所幸那一代的人们,还有着相同的回忆
—— 谨以此文,致那属于我们回不去的美好年代
注:本文所采用的照片部分摘自杜镜宣老先生的摄影作品,其余部分选自网络。感谢为这个城市的历史留下美好瞬间的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禁止转载

牛!正宗的80后···
看到YIDISHUI就想到当时这几个字母背的老熟了,就是没拼过,不知道啥意思
那时棒冰是装在木箱里的,箱里面四周裹以棉絮被保温。卖棒冰人手拿一块木头边敲箱盖边吆喝。当时还没有发泡塑料这样的东西,楼主大约年纪不大,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其实从照片中也可以看出那是木制箱子。
80后的回忆,生活在嘉兴土生土长的味!
满满的都是回忆
给七小喜评分:积分 +1理由: 赤豆棒冰4分,奶油5分,你的贵了。
满满的尽是回忆。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过往,留在记忆中,偶然翻阅,只知时过境迁,再也回不去了。
yidishui
70年代的
嗯,你是个老嘉兴,说得很对
写的真好,好几个我都认识,真的怀念啊
七十年代的价格
江南大厦开出来就这么叫。华联是后来开的。再并给江南的。
记得有两个女的。夏天卖棒冰。冬天爆炒米。
绝对标准80后
小时候我住建国路的四合院里,经常去人民公园玩,偶尔去中山电影院看个电影,去工人文化宫打电子游戏
嘛帮并嘞哦~
老嘉兴可以看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