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沿线“黑烟囱”专项督查正在进行,1150根“黑烟囱”10月底前必须完成整治


昨天,嘉兴市“公铁”沿线“黑烟囱”专项督查组巡查嘉善、平湖范围内的“公铁”沿线“黑烟囱”。经过排摸,共在全市“公铁”沿线可视范围内排查出1150根“黑烟囱”,根据我市相关计划,这些“黑烟囱”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整治,这是我市“五气共治”中工业废气整治的重要内容。
巡查一个小时内 发现两根“黑烟囱”
昨天上午,市环保局副局长带队,会同市质监局相关人员,开车沿着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沿线,巡查小锅炉冒黑烟情况。上午9点至10点的一个小时内,在申嘉湖高速公路沿线嘉善路段发现了两起“黑烟囱”现象。
上午9点20分,当车辆行驶在申嘉湖高速公路杨庙大桥上的时候,执法人员看到杨庙大桥右侧一根细长的烟囱正在冒着黑烟,持续了五六分钟,烟色就淡了下去。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判定是否超标排放,需要采用专业的仪器,对烟气进行林格曼黑度测定,当烟气在半个小时内的林格曼黑度累计超标两分钟以上,可以判定为“黑烟”。
车辆继续沿着申嘉湖高速公路行驶,又过了10多分钟,到干窑镇范围内时,车辆又停下来,离高速公路直线距离约500米处有一根烟囱正在冒着袅袅黑烟,烟气更黑,持续的时间更长。
经过调查,这两根“黑烟囱”,一根来自于化纤厂,一根来自于木业厂。
市环境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月初,我市打响“公铁”沿线“黑烟囱”专项督查“大决战”。经过前期排摸,共在全市“公铁”沿线可视范围内排查出1150根“黑烟囱”,而其中嘉善县就有525根,占了将近50%。此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市生态办将形成督查通报反馈给各地政府、管委会,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地政府、管委会的党政目标责任考核。
“黑烟囱”查处难 关键在于“控源”
正如市环境监察支队所说的对“黑烟囱”判定的标准,必须当烟气在半个小时内的林格曼黑度累计超标两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在法律上才可以判定为“黑烟”,这令“黑烟囱”立案、查处加大了难度。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市民发现烟囱正在冒黑烟,拨打电话向环保部门举报,而当环保部门委派执法人员和环境监测人员带着林格曼黑度测定仪赶到现场监测检查的时候,烟囱已经不再冒黑烟了。”市环境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表示,查处难,并不意味着无能为力,每根“黑烟囱”的背后,都有一个锅炉,烟囱“冒黑烟”的污染根源在于锅炉的焚烧。因此,从根本上整治、淘汰小锅炉,才能控制“黑烟囱”现象。
以嘉善县为例,嘉善县的“黑烟囱”数量多,与其产业结构有关,近年来,该县严查“黑烟囱”,自2011年以来,全县已经整治394台小锅炉,仅今年年初以来,已经立案查处12起“黑烟囱”案件,整治40台小锅炉,“冒黑烟”现象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集中供热和煤改气淘汰小锅炉同时推进
眼下快要进入秋季,花卉种植、养殖等行业的供热又要进入旺季,从源头上杜绝小锅炉“冒黑烟”现象,必须共同推进集中供热和煤改气淘汰小锅炉工作。
《嘉兴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4~2017年)》提及,要积极推行大电厂集中供热模式,建设和完善热网工程。2015年底前全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2017年底前,全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全面实现集中供热,热网覆盖区域内的分散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基本完成燃煤锅炉、窑炉、10万千瓦以下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改造任务,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或其他清洁能源。
“‘黑烟囱’现象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也关乎城市形象,根据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这些‘黑烟囱’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整治,确保工业废气达标排放。”市环境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湖晚报)

我们一起监督
秀洲区这么大的烟囱火电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