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之之系列之十四:鱼跃医疗,蓝海中的隐忧

目录:公司概况、核心看多逻辑、行业概况(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览、poct行业概况、家用医疗器械行业概况、医用供氧行业概况)、公司分析(主营业务分析、并购上械、未来潜力品种、竞争优势分析)、财务分析(成长性/盈利能力/资产质量)、风险(管理层的不安定因素、产品技术门槛低、并购风险、市场变化)、估值、总结
·公司概况:
鱼跃医疗[002223.sz]是一家以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器械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而研发、制造和销售医疗器械产品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也是目前公司主要业绩来源。公司的器械产品主要集中在呼吸供氧、康复护理、手术器械、高值耗材、中医诊疗器械、药用贴膏及高分子卫生辅料等领域。
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于2008年上市。公司是中小型医用家用医疗器械龙头,目前正在进军大型医用临床器械。公司在不断研发创新的同时,积极通过资本运作巩固自己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版图。在保证供血功能的前提下,向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新兴业务进军,其显著性标志为与阿里医疗的战略合作启动以及要约收购华润万东及其资产上海医疗器械集团。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光明,吴光明目前为人们了解的身份是两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即鱼跃医疗和万东医疗,同时,他也是上市公司宝莱特[300246.sz]的联合创始人。鱼跃医疗是家族企业,父子两人掌控了企业,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2017年7月16日晚,鱼跃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7月15日接到董事长吴光明通知,称其于2017年7月1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市场传言其可能涉及冯小树案(深圳证券交易所前工作人员、证监会原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涉嫌违法买卖股票获取巨额利益,其交易金额累计达到2.51亿元,获利金额达2.48亿元)。为了受让云南白药10%股权,吴光明出让万东医疗部分股权,并将鱼跃医疗和万东医疗部分股权质押。
综合来看,吴光明可以被称作资本运作高手,且有行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市场方面,期初公司股价随着事件突发,股价两天内跌幅一度达到20%,但随着案情的进展和投资者心态的平复,又由于是属个人事项范畴,对公司实际经营层面影响不大,公司股价随后又回升到接近事发前的水平。
·核心看多逻辑:
1.医疗器械行业仍是朝阳行业,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整合正在进行中,医疗器械行业成长空间广阔,这为鱼跃医疗的家用医疗器械及常用医疗器械提供了足够高的天花板。
2.鱼跃医疗此前主要布局家庭中小型医疗康复器械,公司意图想要进军大型医用领域,前者未来空间仍不错(特别是电商带动销售),后者需要考验公司的研发和管理能力(短期并购为主);
3.估值在同行业中相对较低,且公司业绩增速稳定,预计3-5年内将维持在25-30%的业绩增速,未来还有并购预期。
·行业概况:
1、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览:
根据evaluatemedtech的统计,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为3903亿美元,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增长至4775亿美元,2015-2020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达到3700亿元,2010-201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7%,远快于gdp增速以及医药行业平均增速,属于高成长领域。其中,医用医疗器械市场约为2690亿元,约占72.70%;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约为1010亿元,占比27.30%,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初具规模。
从市场发展空间看,在gdp增长、社会消费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快、城镇化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等多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生产总值和销售额将保持稳定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呈现出行业整合及并购重组凸显、“国产化”进程加快、市场集中度提高、产品多元化和智能化、医疗互联网化加速推进等发展趋势,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将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医疗器械行业和人们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其需求主要由人群医疗和健康状态决定,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综合来看,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数显示,2015年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前十强如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张。重点产品的研发与投入有望突破瓶颈制约。其中,作为骨科和心血管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附加值消耗医疗材料,将迎来快速增长机遇。
而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有近万家,其中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国外产品在大部分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高值耗材市场除了支架类产品实现国产化外,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垄断,导至高值耗材市场整体价格偏高。
2、poct(现场即时检测)行业概况:
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类新方法。
与其他医疗器械相比,poct产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检测时间,poct产品缩短了从样本采集、检测到结果报告的检测周期;二是检测空间,poct属于在被检测对象身边的检测;三是检测的操作者,poct的操作者可以是非专业检验师,甚至是被检测对象本人。
poct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2013年规模已达160亿美元,在2013-2018年期间将保持在8%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在2018年达到24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我国poct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但是拥有全球最快的增长率,市场潜力巨大。2014年中国poct 市场(不含血糖)约48亿人民币,全世界市场占有率由2007年的3%上升为2013年的7%。预计到2018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可达14.3亿美元。随着医改的推进和在基层卫生建设中政府对poct产品技术的投入,我国poct市场预计在近几年将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
目前,poct应用较多的领域包括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心脏标志物、毒品及酒精、妊娠及排卵、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血及尿生化、凝血及溶栓等。从全球主要细分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周期来看,常规血液学检测和妊娠/排卵检测相对成熟,血气、糖尿病及凝血检测逐步进入成熟期,心脏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等检测仍处于高速成长期。
poct作为一个相对门槛较低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同时由于poct 市场难以对其质量进行规范化,无相关行业标准,所以中国市场普遍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的量多质劣局面。poct市场主要有如下特点:
a、市场集中度低:poct在整个ivd细分市场中除生化试剂外最易切入的市场,国内厂家规模普遍偏小。
b、行业无统一标准:欧美成熟市场对poct有明确的监管法令、临床上也有明确的使用规范,但中国医疗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目前对poct产品还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检测结果难以保证准确。
c、国内检验科对poct态度不一:中国医疗资源匮乏,公立大医院处于强势地位,poct的作用同欧美医疗发达地区的作用是不一致的。二甲以上主流医疗机构,资金雄厚,检验科设备多为进口品牌,常规检测为主,不需要poct。临床科室使用poct,就会减少检验科的收入,冲击检验科的利益,因此限制了poct的广泛使用。基层医院,检验科样本量少,技术水平相对低,大型设备的实用性差。因此检验科通常使用poct产品顶替传统检验方法来做诊断。
目前国内上市的 poct公司有三诺、鱼跃、万孚、理邦、乐普等厂家,其他有规模的活跃的未上市公司约有20家左右。
3、家用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随着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以及社会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银发经济”越发耀眼,“银元”红利开始加速兑现。比如,老年用品市场就在加速释放。虽然老年用品市场被称为“新兴”,但与老年慢性病、常见病相关的家用医疗保健器械行业正面临井喷式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近六年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2.9%,未来6-7年,该行业的cagr为12-15%左右。
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实际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多为医用器械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创新产品,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方便适用、安全可控,尤其适合老年人居家使用。
目前,一些医疗器械跨国公司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投放的产品,主要就集中在慢性病及老年人相关疾病领域。这些领域的产品在国外市场已相对成熟。但是,家用医疗保健器械涉及超过几十个产品种类,包括制氧机、轮椅、呼吸机、静脉注射、病人监护、按摩仪等产品。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诸如家用超声药物雾化器、电子真空吸痰器、指脉血氧仪等越来越多的新型家用医疗器械。
4、医用供氧行业概况:
医用氧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病人缺氧,如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心脏及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溢血、脑梗塞)的辅助治疗,以缓解其缺氧症状;也可用于保健吸氧或紧张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后疲劳的快速解除。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用氧市场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医用氧行业逐渐规范化,医疗机构对医用氧的需求增加也促进了医用氧产量和市场规模的逐年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医用氧市场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医用氧产量为62.8亿升,同比增长7.4%;2015年我国医用氧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143亿元。
随着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心脏及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各医疗机构对医用氧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带动了医用氧的市场规模的增长。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医用氧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用氧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达到7%以上。
·公司分析:
1、主营业务分析:
公司主营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医疗、医用供氧和医用临床三个板块。其中家用医疗又分为康复护理(血压计、血糖仪、轮椅、体温计、听诊器)、呼吸供氧(制氧机、呼吸机)、中医器械(针灸针)和生活辅助(药用膏贴)四个品类;医用供氧包括:制氧机、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用临床包括:手术器械、高分子卫生辅料、护理类耗材、康复护理、中医器械、消毒产品等。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康复护理、医用供氧及医用临床系列医疗器械的专业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共计50多个品种,其中制氧机,雾化器、血压计、听诊器、超轻微氧气阀五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制氧机产品达到了全球销量第一的水平,轮椅车、电子血压计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
截至17年中报,公司家用医疗、医用供氧、医用临床及其他业务(主要为互联网医疗)收入占比分别为38.61%、34.92%、25.74%、0.73%,各版块毛利率分别为30.05%、49.15%、48.95%和60.05%。
公司是中小型医用家用医疗器械龙头,目前正在进军大型医用临床器械,从上图来看,随着医用临床板块快速崛起,已基本形成与家用医疗和医用供氧三足鼎立的格局。(下图为中泰证券提供)
2017年上半年,家用医疗类产品占公司总收入的38%,呼吸供氧类产品占比35%,中报由于业务拆分口径调整,将雾化器等产品从家用医疗(原康复护理类)调整到呼吸供氧系列中,使得家用医疗实现7.19亿元收入,同比下降8.11%,呼吸供氧实现6.50亿元收入,同比增长63.52%,恢复口径后家用医疗预计增速在5%以上,呼吸供氧预计在30%以上增长。与此同时,家用医疗业务毛利率30.05%相较2016年底下降3.2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低毛利率的电商渠道占比提高所致;医用供氧系列毛利率49.15%,与2016年底基本持平(提高0.3个百分点)。医用临床业务实现4.79亿元,同比增长104.97%,涵盖了上械下的上手和上卫,以及新增并表的中优医药(上械子公司联众计入家用医疗中)。
此外,公司于2015年初公司参股设立江苏医云布局移动医疗,5月,医云健康app“大医生”正式上线,标志着鱼跃医疗进军移动医疗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通过医云健康平台,鱼跃医疗有望凭借大医生专业医疗服务、完整的应用场景、优越的商业模式打造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互联网医疗板块毛利率较高,但占比较小,暂时对公司业绩贡献比较有限。
2、并购上械:
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械集团,前身为上海医疗器械工业公司。1997年改制为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