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墨文档企业版「企业设置」和「成员管理」版块的几点逻辑梳理及建议

2017-05-18
今天购买了石墨文档的企业版。使用后有几点建议。
一 「企业设置」界面
原产品逻辑
1.无「仅企业创建者」选项;
2.谁能邀请新成员进企业,和谁能添加外部协作者,默认为「所有企业成员」
建议逻辑
1.在「更改」弹窗,新增「仅企业创建者」选项
2.谁能邀请新成员进企业,和谁能添加外部协作者,默认为「仅企业创建者」
建议理由
1.此入口偏向于「隐藏式入口」,初次使用者不易发现,如果邀请和添加权限默认为所有企业成员均有,不符合安全协作逻辑;
2.多一个仅企业创建者选项,比无好。
二 「成员管理」界面
企业创建者a邀请了bcd成为企业成员,bcd均可以看到a的所有历史协作者。
企业成员无需看到外部协作者
这就像:我把你的手机号存入了我的手机,你却能看到我的所有通讯录。再者如果a有1000个协作者,b也要看到1000个协作者。此逻辑有误。
「每位」「企业成员」均能看到「所有企业成员」
「企业成员」之间无需看到彼此,只需要在对应 「协作文件」或者「协作文件夹」看到协作对象即可
例如我其实是一个集团帐号的概念,本身分子公司,是分权独立的。就算我是一家公司,但我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可以分权独立。例如销售部a,销售部b。销售部a的人,是没有必需的理由要看到所有销售部b的人的。
现在的逻辑,走的像单条线的逻辑,以某个10人组的营销小组举例:推广-策划-设计-客服,这些职能一条线这个逻辑支撑的话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横纵线乃至交叉的架构的公司不在少数,如果一家公司有10个这样的营销小组,那就有100号人,100号人都要知道所有成员的信息是不合理的;1个团队,都要知道所有其它9个团队的信息也是不合理的。 甚至架构不清晰的公司也不在少数,那原本的产品逻辑更无法套用。
这时候有两位石墨群的小伙伴提了两个问题:
@哈比:拆成10企业版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答:但企业版的定价策略,本身就是以人头计,每位企业成员xx元/年。所以不是企业版数量的问题。
@麒麟印象:企业成员为什么不能看到所有的人?
答:不行。为什么呢?「协作」本质是「管理」的一种体现,「管理」协作各方的精力,提升效率。但如果这个协作连接权限直接让企业成员个体持有-因为非管理者的「协作管理意识」「文件管理意识」理论上相比管理者会较弱。那也许就会出现一个场景:因为做不好克制和规划,他自己个人的「协作文件夹」或者「协作文档」非常多。这就违背了「文件协作」「文件管理」的产品初衷。
基于以上,搭建起协作者之间连接的关系,「设置为管理员」这个功能的作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让「管理者」去搭建另外的一个个「协作文件夹」或者「协作文档」,去分配授权。
最后补充
1.石墨企业版一定要有独立的核心用户讨论群。因为目前的核心用户群已经1800多人,群内以个人基础版和高级版用户为主。
一方面人太多群信息太多很多核心用户不再发声;
再者人多口杂,一旦出现矛盾群管理维护成本增大;
还有就是石墨企业版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本身就不应干扰到这一批用户群。
2.不管是石墨,坚果云,还是有道云笔记,都是很优秀的产品,背后也有很优秀的产品团队。但是在如何用好这些产品上,如何教使用者(尤其协作场景慢慢增多,很多人还会是管理者)最高效率地用好这些产品上,产品企业本身都应该多思考也多做一些工作-这个问题在非常多的产品上都存在。
3.最后我认为上面的「石墨文档企业版」的「成员管理」为例,出现「所有企业成员都能看到外部协作者」,这个逻辑我坚持认为是错的且是应该规避的。
未来协作一定会越来越普遍。
协作本就应该是轻的,但协作没那么简单。
希望石墨越来越好。
也愿更多的公司和个人参与到协作的行列中来,你会感受其中的美妙。
最后推荐大家可以体验一下「石墨文档」:可多人实时协作的云端文档与表格
你会喜欢上它的,这是一个优秀的产品,背后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一个优秀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