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5年冬至文明祭扫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冬至期间,瀛上墓区继续实施“禁鞭禁燃禁售”。此外,由原来瀛上墓区3个墓园扩大到全市琼山墓园、青山墓园、西山万寿陵园、翡翠岭陵园等10个经营性墓园实行“禁鞭禁燃禁售”。
社区、村委会应设置文明祭祀点
昨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南昌市文明祭祀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明确规定,每年清明、中元节、冬至期间,全市文明祭祀工作设置严控区。“严控区是指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经开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桑海开发区交通主干道、党政机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江边、沿湖边、桥梁下、涵洞内、主要旅游景点和大型广场周边及全市所有经营性墓园。”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宏说,在严控区内,禁止燃放鞭炮、焚烧祭品;禁止违规销售鞭炮、纸扎祭祀品、纸钱和冥币等迷信丧葬用品,“城区的严控区以外为控制区。在控制区内,每个社区、村委会内应当设置1个文明祭祀点。”
对不听劝阻违反规定燃放鞭炮、焚烧纸扎祭祀品、纸钱和冥币等丧葬用品的,由公安机关、城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违规经营销售鞭炮、纸扎祭祀品和纸钱、冥币等丧葬用品的店铺、摊点,由民政、市场监管、安监、城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10大经营性墓园实行“禁鞭禁燃禁售”
“自去年瀛上墓区清明冬至期间实施‘禁鞭禁燃禁售’以来,瀛上墓区文明祭扫工作井然有序,周边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民对文明祭扫工作得到认可,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好的反响。”邓宏说,相比2014年文明祭扫通告,此次发布的《通告》中文明祭扫范围扩大、文明祭扫时间也延长了,“由原来的清明、冬至期间扩大到清明、中元节、冬至期间,中元节为首次纳入到文明祭扫行列。”
今年冬至祭扫期间,实行“禁鞭禁燃禁售”的范围由原来的瀛上墓区3个墓园扩大到全市琼山墓园、青山墓园、银昌陵园、西山万寿陵园、翡翠岭陵园、梅岭世纪园、福泰陵园、金安福园、南昌县公墓、高岭息园等10个经营性墓园。
目前,我市已经印制3万份《南昌市文明祭祀通告》,并发放到了各县(区)、开发区,在各社区及各墓园进行张贴。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共同努力,积极倡导全市党员干部及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其中,大力营造文明祭扫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市民自觉开展文明祭扫活动。
“如果冬至祭扫期间天气良好,预计前往瀛上墓区祭扫的人数将超过30万人次。”邓宏介绍说,为方便残疾人祭扫,在瀛上墓区共配备了20辆轮椅,“有需求的残疾人,可在家人的陪同下,凭身份证和残疾证,免费租用。”
道路管制:瀛上墓区禁止车辆进入
发布会上,市公安交管局秩序管理处处长胡文平介绍了瀛上墓区道路管制措施。冬至祭扫期间,对瀛上墓区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进入墓区;玉屏大道的青岚大道口至桂苑路口,机动车实行由西向东单向行驶,并禁止货车通行;桂苑路实行由南向北单向通行;广兰大道的黄家湖路口至玉屏大道口禁止车辆通行(公交除外),“这四处地点的道路管制时间为12月22日4时30分至19时30分,扫墓的机动车辆可经庐山南大道、由枫林大道、青岚大道驶进,经玉屏大道驶出。”
此外,民德西路的新洲路至沿江中大道段实行交通管制,12月22日5时30分至16时,禁止除公交车外的机动车通行。12月22日5时至19时30分禁止中型以上货车进入庐山南大道(含)、枫林大街、青岚大道、黄家湖路、新建区砖瓦厂路段合围的区域。需前往红谷滩、新建区的货车经枫林大道、青岚大道、解放路通行。
市民可乘坐祭扫专线去扫墓
“冬至期间,南昌大桥、八一大桥交通拥堵,倡导市民不开私家车去墓区祭扫,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发布会上,南昌公交运输集团运调处处长助理徐俊介绍了《2015年冬至祭扫公交专线车方案》,2015年冬至祭扫(12月22日,星期二),南昌市区设塘子河、军转和民德西路、坛子口4个发车点,在瀛上墓区设墓区北面(松鹤路北口)、瀛上老路口(庐山南大道)2个发车点。3条祭扫公交专线维持去年票价不变,票价分别为座票3元、立票2元。
瀛上村人民从此开始改卖菊花
文明祭扫
那个伤心地, 哎!
尼玛 我怎么记得小时候南昌冬至是不扫墓的??更别说什么年三十晚上跑去送灯送亮了
南昌宁不作兴,都是后来外地人带起来咯
周边的作兴 南昌市的只作兴清明
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吧,
我出生在南昌近郊,清明祭祖自是不必说,我印象中妈妈冬至,大年三十还有正月十五,都会去祖辈坟前燃香,送纸钱,有时还会带些上吃食去。大麻枣、萍果、桔子、糖之类。
我记得小时候,附近村民(我们村从来没有)总是因为这些引起山火。
不管何种方式,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我更希望说:在他们身前给100块钱和照顾和关爱比死后烧200块钱的祭品更实在。
虽然 好事,对付野外的墓区虽然有用但是不大,管辖的还是有些人打爆竹烧纸青山墓区租个桶子
只能有心的祭奠一下, 没必要分时候了 , 大家再也不是以前的人了,时代在进步 , 人也是在进步的 , 像以前好多风俗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 就像以前16岁就要生孩子一样,现在你看看谁还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