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坐在家里都赚钱?套路!部分网络商城实际是庞氏骗局

“投资了5万元,到现在钱取不出来,群里都炸开锅了,群主竟然失联了”,西安的吴女士最近很头大。
一年前,一个亲戚游说她加入一个叫“环购网”的平台,据说只赚不赔,只管病毒式传播就行了,所有下线消费就有钱赚,一个活动不便的老太太在家一天都收入几百元。
这世上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吴女士开始先小心翼翼地投了一二百元,果然利益滚雪球似的来了,随后她又大胆追加了投入。直到今年,说是7月可以提现,后又说要换一个平台提,转眼8月了,那位亲戚(群主)也联系不上了。群里跟生死有关的骂仗不断,有人已经准备报警了。
“消费返利”多多 实际是“庞氏骗局”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消费模式,也让一些聪明人发家暴富。
近年来,以“线上会员攒积分、线下商铺返现金”为噱头的虚拟商城,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这些商城玩法大同小异,不外乎诱人消费,只要消费就返现金,或者购买商品后有机会抽奖,抽得商品就累积成消费券,抽得现金就兑差价。
成立于2014年、停摆于今年5月的云联惠就是这样一家购物商城。从其散发的宣传资料来看,消费者注册为云联惠的会员,在云联惠加盟商处消费,加盟商将消费额的16%返还云联惠,云联惠按照每天万分之五左右的比例,以积分形式返还消费者和商家,直至全部返还完为止。
刘先生经营着一家“云联惠”车行,该车行与普通车行不同之处在于,只要是云联惠app的会员,在这里买车就可以享受“返利”。刘先生说,云联惠在当地小县城已经融入了吃、穿、用、行等各个行业,“我们一个小县城都有100多家云联惠实体店,在我家我是云联惠老板,在隔壁家我就是云联惠客户,只要消费了都有返现。”小张是一位幸运儿。
他2015年4月,通过云联惠买了辆宝马,现在不仅全部拿回车款,还有部分盈利。
但其他一些人就没他这么幸运,多是血本无归。
今年5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将云联惠团伙抓获。
警方通报称,该团伙以“消费全返”等为幌子,采取拉人头、交纳会费、积分返利等方式,引诱人员加入,骗取钱财,严重扰乱经济社会秩序。
今年6月,经检察机关批准,广州警方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云联惠公司实际控制人黄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查扣冻结资产200多亿元。
据知情人士介绍,被鼓吹为 “财富永动机”的云联惠会员有800多万人,其在海外还搭建了平台,警方查封其账上金额高达百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打着“购物返现”旗号的网络商城不在少数。在网上搜索“智谷享购”“维加斯商城”“金牛商城”等,显示有手机app、贴吧、公众号等。
这些购物返现网络商城玩法大同小异,号称可以轻松赚钱,实则陷阱重重,消费返现对消费者来说好像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实际上落入了庞氏骗局。
画皮下到底是什么货色?
“只要你成为代理并且拉人进来,自己不玩也可以提现收钱。”一位局中人告诉记者。
他说,普通会员每一笔消费,平台都要贴钱返利。这部分资金缺口,靠的是更多会员交钱来填补,只有以滚雪球般几何倍数增长的业绩才能支撑巨大的“返利”。而这个模式需要不断有后来者加入才能保证前面消费者的返现。类似于金字塔,越迟加入的人每天的返现越少。
假如哪一段时间消费额少了,就很容易出现资金断裂。
“共享经济”中还一个人玩得很大,他的名字叫杨志伟。
两年前,杨志伟的名字还并不为公众所知。
2016年,随着“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横空出世,杨志伟成了红极一时的“共享经济领军人物”。“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杨志伟先生没什么可牛的,只不过是在国务院相关部门办公室正式接受了任命而已!他所负责的中国共享经济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上方悬挂的是国徽而已!他的志向是精准帮扶1000万人而已!”
2016年以来,杨志伟以“国家共享经济平台”名义,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共享经济大会”“共享经济论坛”等活动,并举办了多场“共享经济演唱会”全国巡演,其中不乏知名主持人和娱乐明星为他“站台”,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强大实力”。
通过这样的多维打造,杨志伟名声越来越响,拥戴者遍布全国乃至海外。而他一手操刀的“国家共享经济平台”也迅猛发展,相继成立起房产、建材、装修、矿产、加油卡、珠宝、粮油、酒业等30条产业链的产业中心,并以“消费返利”模式广泛开展业务。
然而,就在今年1月22日,四川省眉山警方发布消息称,杨志伟等人因涉嫌非法组织、领导传销,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就在众声哗然时,还有“国家共享经济平台”工作人员在各大微信群、qq群里“辟谣”。
“期盼杨董早日发声,重振共享雄风,提振会员信心。”在杨志伟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两周以后,仍有不少“共享家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声支持他,并“期待国家共享经济平台平安归来,重新起航!”
惊人的诱惑之下,大量参与者趋之若鹜,经过层层发展,会员分布全国31个省市区,甚至还有部分会员来自境外。
警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案发时,“鑫圆系”公司在全国已发展会员账户达22万余个,涉及金额102亿元。
“鑫圆系”圈到的102亿资金流向何处?
眉山警方表示,目前侦查情况表明,约60%资金用于返利;
大量资金用于购买豪车,截至目前已扣押了47台豪车,其中包括劳斯莱斯幻影、宾利等,这些都用于奖励在传销中发挥作用明显的成员;
为了扯大“虎皮”,公司在成都的黄金地段租用了写字楼,装修及租金开支了上千万;
后期,由于想“洗白”转向实体,还花了好几个亿购买了房地产;
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去向不明,声称对外投资失败。
相较于传统传销,“鑫圆系”的网络传销模式更具迷惑性,但不管模式怎么变,其拉人头、分红利,敛取民间资金,通过不断发展下线的攫取非法利益的本质是共通的。
打着共享经济旗号行传销之实 监管乏力
案件虽已成功告破,但仍有诸多问题值得反思。
一个个惊天骗局,为何能在几年时间里大行其道,有的还吸引大量名人为其站台?
警方表示,变种的新型网络传销模式极具迷惑性。
“过去传统传销的显著特征是限制人身自由,现在是通过网络、手机app、微信发展下线;其次,噱头非常新,以共享理念包装;再次,牌子非常大,竟打着国家旗号开展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涌现出一些新的经济模式,产
生了一些新的经济概念,许多人借这些名义挂羊头卖狗肉、偷换概念,此前其他地方还打掉过以“互助养老”“互助保险”等为名的传销组织。
有关法律专家还指出,近年来,“五行币”“云联惠”“鑫圆系”等新型网络传销犯罪层出不穷,还暴露出监管的缺失。
虽然公然悬挂国徽、处处打着“国家战略”名号,但记者在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核查系统中,“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和“中国共享经济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均不存在。
所谓“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的批准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及高技术产业司,分别于2017年2月15日和2017年4月14日都在各自官网声明与其无关。
同时,所谓“中国共享经济公益基金”的授权方国务院参事室也在2017年8月17日声明其为冒名,提醒公众注意识别。
“相关部门只要稍加核实便能发现这是明显的非法组织,但现实中却长时间无人监管。”法律专家说。
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经济词汇其实非常专业,在日常生活中被泛化使用后,极易成为违法者标榜的时髦外衣。
普通百姓对这些概念的辨识度不高,有关机关应该主动担负监管责任,提醒老百姓有效识别新经济模式和违法犯罪行为,防止群众上当。
对网络商城骗局进行精准打击,完善新兴行业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与行业监管挂钩的监管体系。
本文来自于〡mc中文网 mcchinese〡原创文章
特别声明: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转载请移步后台留言申请
『mc中文网』 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关注当前社会热点。一经采用,“mc中文网”官网及《澳门月刊·西部观察》杂志将同步发布,并奉上丰厚稿酬。
联系方式:e-mail:xibugc@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