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时光难忘怀


吃饭好久了,在外面都转累了,准备回去洗澡时,听到一家传来《新闻联播》熟悉的声音,七点了。
小时候,夏天特别漫长。每天晚上六点多太阳还很高,天气很热。这时大多在田间打猪草,或者在菜园拔草,或者在棉花田里摘棉花。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不想回去。家里酷热难挨,大人都在田里干活,回去也没吃的。听到《新闻联播》的播报时就觉得离吃晚饭还很遥远。挨到天很黑了,妈妈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伴着蚊虫叮咬开始点火做饭。柴禾加麦草的混合烟味散尽了,几盘小菜端上来,一家人开始吃晚饭。至于什么食物已经没有记忆了,但肯定吃的很香,能够吃的很饱。
我和弟弟吃完饭就拿凉席去生产队里的一块晒粮食的水泥道场睡觉,村里的小孩夏天的晚上都在那里睡觉。妈妈还在闷热的厨房里洗碗,给我们洗衣服。这些是现在体会到的,小时候不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新闻联播》播完了,我就记得小时候这些事情。父母养育我们真是吃了好多苦,不容易。

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记得那时候新闻联播是极富磁性的男中音罗京主播,怀念他!有谁记得那时的新闻联播主持人还有哪些?

邢质斌,李修平

罗京,李瑞英,张宏民,王宁,李修平

麦草要挽成草把子就好烧多了,太阳落山前,小孩子去稻场草堆旁把草把子挽好抱回来。暑假主要吃黄瓜,豇豆,茄子,青椒,苦瓜,瓠子,嫩葫芦。丝瓜蛋汤泡饭就算美味了。至于鱼肉咸鸡蛋只有家里来客时才有的。
暑假的日子漫长,天天盼开学。上午放牛,下午放牛,中午做作业,晚上等湖北台两集电视剧。胆大的伙伴放牛时偷红薯,偷梨子苹果枣子吃。大人时刻教导我们放牛要踏实,不能碰别人的东西,不能让牛吃别人家的庄稼,那时家里来客就是极高兴的事,有好吃的,大人陪客,也没空督促作业。要是听大人们说啥时候走人家赶情,那就天天扒指头算着时间。能够独自一人吃个鸡腿是极其幸福荣耀的,一般要拿到同伴面前去啃,完了还要把骨髓掏出吃掉,当然不能忘了使劲BIA达嘴。
把陶制茶壶栓上绳子去村东头井里提凉水给农活回家的大人喝也是我们的任务,提回来倒保温瓶里保持凉爽,有时还在里面放上糖精,一种类似味精的透明颗粒,几颗就可以让一壶水变甜。茶壶被井沿磕掉壶嘴是经常的。
最高兴的莫过于傍晚时分或有时中午去堰塘洗澡,几十男孩子在门口堰里嬉闹,能让鱼都因为受惊乱跳。弹鼓球是每人必会的,水性好的会蹬仰卧,踩水,使没个搂。我水性不好,只会简单的前两种。
那个时代的记忆太多,点许文字难以全叙。童趣没有好坏之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乐趣,也有自己的无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的孩子假期穿梭于各个培训班之间,玲琅满目的食品让他们格外挑食,我们羡慕他们生活的美好,但他们认为我们的童年更丰富多彩。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幸福跟幸福感是两个概念。

小时候七个冰棒还喜的不得了;没有几个鸡蛋,炖猪油水;夜间小伙伴漫道跑抓荧火虫;夜间的凉风那吹的才叫舒服。
社会在发展,离那种惬意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家!小时候的童年真的是童年!现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小孩,已经没有童年!我家二毛4岁幼儿园放学后还要一小时补习绘画,中班除了园内补课外,周六周日还要到外面补习专长,这还是幼儿园!所以,在现在小孩的眼中:什么是夜空下的萤火虫?什么是打水仗?什么是躲猫猫?对这些一无所知

夏天拿一把自制的鱼叉去抓鱼。鱼叉是用粗铁丝做的,三个齿,成山字形,把前面磨尖,用细铁丝绑在竹竿上。站在荷叶下面,见到鱼游动就叉过去,不是那么好叉的。终于叉到一条,用荷叶包好,偷偷溜走,顺手还摘几个鼓鼓的莲蓬。
晚上吃着鱼汤泡饭,好遐逸。

罗河的放栽秧水下来,在渠道沟里放过去,又浅又清凉,在里面洗泥巴脚。
堰塘里放满了,野菱角飘到岸边来,趴在堰堤上捞。
下小雨了有人来钓鱼,隔壁的邓嫲嫲扯到嗓子喊到决。开场头一句通常是:那又是啥格设!
现在渠道废了,堰塘干了,长了很高的水草密不透风。邓嫲嫲早就投胎转世去了,她的儿子都开始老了。上次回去在堰塘边遇到她最小的儿子,我说:你妈也不来看看,她的堰塘都这样了,再也管不住哪个来钓她的鱼了!我爸接着说:还管别人钓她的鱼,自己头顶长草都管不了了!

人们总在回忆过去,我觉得更要珍惜当下。

就是当下过得不如意,才总回忆过去。如果每天春风得意,灯红酒绿,哪有时间回忆过去。

话说我骚多年冒看到萤火虫了。。。

话说我骚 多年冒看到萤火虫了。。。

心存感恩,身沐三春!

武汉东湖风景区今年要建一个萤火虫主题公园。

今天更比昨天好

那时是想吃没吃的,现在是有吃的没胃口。岁月总是在捉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