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荷兰的自然气候条件其实并不优越,夏天平均温度17℃,冬天2℃,时常有阴雨天气,且冬天低温寡照,不利于番茄的生长。但荷兰的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却是全球最先进的番茄产地,番茄的产量高达75kg/m2,折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就是每亩十万斤。如果加上人工补光,番茄产量甚至能高达90kg/m2(每亩6吨)。那么,荷兰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让番茄如此高产的呢?本文将给出答案。
一、强大的硬件设施
既然荷兰的气候条件先天不足,那么专注升级后天就好了,否则无法在农业领域领先全球。因此,荷兰有着全世界最优秀的温室设施技术,不仅硬件投入大,而且自动化水平极高。
01、大型玻璃温室
在荷兰,设施农业主体是连栋玻璃温室。这些温室的室脊普遍达7米,单温室面积平均占地1公顷。以red harvest农场为例,它的温室单体面积甚至达7.5公顷。
一次性建造占地面积如此庞大的温室,虽然成本不低,但可减少总投入,并提高温室的温度缓冲性能,降低能耗,同时还有利于统一的光温水肥控制管理。
连栋玻璃温室
荷兰农业对温室的依赖程度极高,水果蔬菜的温室面积达4700多公顷,其中番茄占了1/4的生产面积,与黄瓜、甜椒一起,占据了85%以上的蔬菜生产面积。
可以这么说,温室技术,是荷兰农业的命脉。
02、重视光照供给
配套玻璃温室,还有专业的玻璃清洗设备,以保证长年透光率维持在70%以上。
同时,20%以上的温室都会安装补光系统,以应对阴雨天气和冬季寡照的情况。最常见的补光设备是高压钠灯,不仅在荷兰花卉业上广泛使用,在番茄上也有大面积的推广。
采用高压钠灯的补光温室
一般而言,增加1%的光照,便可增加1%的产量。为了计算补光的效能,荷兰的农业生产者甚至计算出维持每穗果实生长所需的能量为每天80j/cm2,若每株挂果7穗,维持植株生长所需能量为100j/cm2,所需总能量为660 j/cm2,相当于需10000lx的自然光照18小时以上。然后根据番茄的能量需求,确保补光的强度满足番茄生长的需求。
近些年来,led补光也逐渐走进荷兰的温室,led有着更好的发光效率,省电耐用,随着价格的下降,未来设施温室中led补光会越来越普及。
led补光种植试验
03、温湿度精准调控
温室有日常储能系统和长期储能系统。前者白天把发电系统产生的热能储藏在保温水箱内,晚上放热。后者在温室区有冷水、热水水池,两个水池对温室在不同季节进行温度调节,以保证温室“冬暖夏凉”。
通过热电联产和储能系统,荷兰的番茄生产者可以精准控制番茄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温度:
定植初期白天20℃,夜间19℃。开花结果以后,白天最高温度22-24℃,夜间温度前半夜17-18℃,后半夜18-19℃。阴天时适当增大温差,白天最高26℃,夜间16—17℃。
整个温室系统,不仅可以把温度控制在16-22℃之间,还可以控制空气湿度,让白天的rh为75%~80%, 夜间为85%~90%。
04、热电联产与二氧化碳供给系统
荷兰的天然气资源较丰富,很多温室都有自己的热电联产系统,即以天然气为燃料,在为温室生产提供热量的同时, 将剩余热量转化为电能的锅炉系统。
该系统白天运转,将所产生的热水储存,产生的电能除了供应温室需要,多余的电还会并入国家的电网,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则会用于番茄生长。
一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仅为400ppm(umol/mol)左右,但番茄的二氧化碳饱和点在1400ppm,远不能满足番茄的生长需要。
因此,有热电联产装置的温室,可以将温室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800-900ppm左右,让番茄获得比露地更高的产能。
那些没有热电联产系统的温室,则要靠近大型的能耗企业(如港口、工厂等)或有供能系统的温室,通过地下管道输送的方式获得二氧化碳气体。
05、水肥一体化装置和集雨设备
荷兰的番茄生产基本采用封闭循环式无土栽培,定植的基质多数为岩棉,部分是椰糠。
岩棉栽培条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环境和土壤病原菌及害虫对作物的侵染,不存在土壤种植中寄生虫卵及重金属、化学有害物等污染风险 。
用于定植的岩棉一般使用一年,然后可加工成铺地砖用于建筑行业。而椰糠废弃后可用于土壤的改良。
循环的营养液经过滤杀菌后,回流进中央水肥控制系统,还要由施肥机来进行ph和ec监控,以便随时调整营养液的浓度和供给量。
利用封闭式营养液循环系统进行浇水施肥,资源利用率极高,每生产1kg番茄耗水量可控制在10kg以下。
中央水肥控制系统
部分温室,还会安装集雨系统用于灌溉,进一步节省生产用水量。
集雨水箱
06、智能控制系统
上述提到的光照、温度、湿度、水肥供应及二氧化碳控制,全部由统一的传感系统来监控并录入数据,由计算机根据软件设定来进行统一的控制。
计算机上的番茄基地数据汇总页面
在施肥机和计算机的控制下,荷兰的番茄生产者不仅能根据时间,还能根据太阳辐射以及基质含水量来指导灌溉。
而每周的肥料配方都由专业肥料咨询公司为其提供,生产者根据回液测试值(ec/ph等)、雨水的测试值,调配符合某一特定时期的配方的营养液母液。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让每一株番茄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实现每株番茄种植一年,每周产一穗果,平均年生产时间为48周,一茬亩产十万斤的奇迹。
07、温室配套机械
规模化的温室生产,为了提升效率,配套的机械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荷兰的番茄温室,一般配备有采摘作业车、植保车、可升降轨道车、运输作业车等。
利用升降轨道,才能操作蔓长可达10-12米、吊高3.5米的番茄
温室配套机械设备可不仅仅用在番茄的生产过程中,育苗过程的自动化播种机,生产后的清运设备,采果后的自动称重包装等等,都是荷兰的番茄生产者实现高效管理的重要辅助。
二、专业的农业分工
在荷兰,温室栽培的每一个细分环节,温室建设、育苗、环境调控、营养液配置、病虫害防控、劳务派遣等方面均有专业的农业公司来运营。每个公司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从而提供最专业、性价比高的服务,让荷兰整体的温室技术不断升级。
比如荷兰的育苗公司,通过规模化的潮汐灌溉系统、自动播种技术、套管嫁接技术等手段来生产番茄苗。
每一株番茄苗都直接定植到岩棉块或椰糠块上,成苗时株高约50cm,1穗开花、2穗现蕾,并已完成第1次分枝,可直接定植到岩棉条上,并迅速进入结果的生产周期中。
这种专业的农业分工,离不开规模的效应,单一品类的农作物商品规模越大,越能够在细节上实现农业分工。
而规模还源于专注。荷兰的农业从业者,一般种番茄的都专注于番茄的种植,搞郁金香的不会跑去种甜椒。持续的经验累积和数据积累,才能不断升级技术,进一步提升单位面积的产值。
三、精细的栽培管理
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荷兰的番茄生产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流程,在品种选择、植株整理、无土栽培、病虫防控等技术上都有完善的配套。
01、优良的品种
番茄的高产离不开优秀的品种,一般选择生长势强、抗早衰、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大小均匀一致、畸形果率低、综合抗逆能力强、品质好的红果品种来进行生产。
生产中大多选用单果重为120-150g的中型果,且每个农场番茄品种相对固定。比如“triotomass”农场所用的番茄品种“百利”,已经种植20年,其性状稳定抗早衰、连续坐果能力强,且果实成熟度较为均匀,商品性高。
经典番茄品种“百利”
02、长季节栽培
荷兰的番茄仅生产一茬,跨度为一年。一般在冬季低温寡照时育苗,12月上中旬定植,次年11月中下旬拉秧,平均年生产周期为48周。在这样的栽培模式下,番茄秧可长达10-12米,需要复杂的植株管理。
03、植株管理
荷兰的番茄生产用工可分为:吊蔓、分枝、落秧、绕秧、打杈、疏花、打叶、采收,由统一的用工管理系统来监督和计算薪酬,并全程记录,出问题后可实现追责。
每个工种的工作效率都是有统计的,比如落秧的平均操作速度为1800株/小时,绕秧为1200株/小时,打叶为900株/小时...在管理上精细到这种程度,当真是农业的工厂化管理。
吊蔓、分枝、落秧
荷兰番茄通常采用高秧吊蔓栽培,生长点离地3.5米高。然后每周落秧一次,落秧采用挂钩翻转或挂绳解旋的方式,全程操作均在轨道车上进行,并需注意避免扭裂或折断茎蔓,保证生长点水平高度一致。
整枝方式为多杆整枝,以“tomato world”农场大番茄为例,初始密度为1.7株/m2,4周后通过分枝密度增加至2.7株/m2,再过12周后密度增加至3.6株/m2。吊蔓与分枝工作每年进行次数有限,因此与落秧工种合并管理。
绕秧、打杈、疏花
绕秧可轻微造成茎秆内部损伤,从而促进开花结果(生殖生长)。绕秧的同时要将叶腋间抽生的侧芽、侧枝全部去掉(即打杈,从基部去除,减少机械损伤),避免养分消耗和植株间相互遮蔽,最后顺手再将多余的花及花前枝去掉。
打杈、疏花时,尽量少用手接触植株茎叶部,注意消毒,防止病菌传染。
打叶
打叶每周进行一次,一次打掉2-3片以改善植株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散失。
操作时采用专用打叶刀紧贴叶柄离层去掉叶片,以减少打叶造成的机械损伤,减少病害感染的几率。打掉的叶片直接放置于栽培槽底部地面上,待生长结束时统一收集处理。
采收
当第一穗果转色后,番茄进入采收期,每周采果一穗,在专用采收车上进行,采收装箱一次完成。
剪刀应紧贴果柄基部采收,同时注意去除果穗上的畸形果和病坏果并及时将其放到回收箱当中。装箱时果柄应朝外有序放置,避免相互损伤。采收结束后,直接将车挂在自动运行的轨道上运往仓库进行后期包装。
04、病虫防控
番茄栽培过程中,为了控制病虫害,温室的人员出入有着严格的消毒制度。
此外,从种苗开始,检疫就严格进行,从源头杜绝病虫的侵入。整个生长季中,每天都有人查看番茄的情况,进行植保点防——即针对单株进行病虫防控,而不是大面积无差别地打药。
正在检查植株的病虫情况
发现虫害的番茄,会挂上警示牌,写明虫害情况,并针对性地投放相应的天敌昆虫。
用来标记虫害的标签
荷兰的温室虫害治理,基本采用天敌昆虫来进行防控。做到这一点的关键除了选对天敌的种类,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控制病虫的数量,并且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如果没有熟练的经验和可靠的病虫识别、调查手段,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使用天敌昆虫,其实比用药更难。
上述就是荷兰番茄的生产情况综述,希望能给广大种植户一些启发。荷兰的模式我们很难完全照搬,但是这种精细管理、追求品质的种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