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和《团长》同一团队创作的,为何差距这么大!

首先要说的是,《士兵突击》和《团长》堪称军事题材“双璧”,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远远甩在后面。
但如果硬要我给他俩打分的话,《士兵突击》95,《团长》只能到80。
(不要觉得80分低,80分在国产军事题材里,已经是高分,其他剧都在60分和及格线以下徘徊。)
同一个团队创作出来的两部剧,为什么会差那么大?
如果你仔细关注一下主创们最近的状态,就会得出结论:实在是造化弄人。
拍摄《士兵突击》时是这个团队的蜜月期,所有人如胶似漆,紧紧黏在一起。最好的编剧遇上了最好的导演,两个人又能非常契合,互相理解。一拍即合,诞生了一部堪称完美的剧。
《士兵突击》看多了之后,会有种鉴赏艺术品的感觉,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来自编剧和导演的闪光点。
你会感慨,编剧竟然能想到从这个角度描写军旅,竟然把军人内心世界描写这么透彻,他们不光坚强,还很柔软。
你还会惊讶,导演看人的眼光太毒了,看看这些演员后续的发展,他们的性格其实跟角色的性格完全一致。
因为所有完美的点都集中到了一起,《士兵突击》才成为巅峰。他能成为经典,绝对不是偶然。
但到了《团长》的时候,这种状态不复存在了。康洪雷还是那个康洪雷,兰晓龙还是那个兰晓龙,演员还都是那些演员。
裂痕却无可避免地出现了。
点开百度百科对两个人的介绍,按说两个人合作过那么好的作品,至少应该是最佳搭档,会在各自页面上留下痕迹。
没有,兰晓龙标注的好友是史航,搭档是李晨。康洪雷页面上对兰晓龙只字未提。
百度百科大多是自主编辑,少数明星会自己维护。从这种情况来看,双方对百科都是有过改动,抹去了对方的痕迹。
演员之间也四分五裂,王宝强跟陈思诚最铁,跟张译没怎么同台过。自《北京爱情故事》之后,张译李晨跟陈思诚之间也再无交集。而之后兰晓龙的剧,只用张译李晨,王宝强和陈思诚都没考虑过。
好像一切都是从《团长》开始的,拍完团长,钢铁联盟瞬间倒塌,就像钢七连一样。甚至不如钢七连,钢七连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之间好像连情谊都不复存在。
不管怎么说,因为拍《团长》时已经有了裂痕,所以这部剧并不像《士兵突击》那样完美。
《团长》这部剧,明显能看出来,兰晓龙的成分多了一些。他的风格很明显,怂怂的身体里流动着热血。团长里的小太爷,生死线里的何莫修,好家伙里的芦焱,张译饰演的角色是这种气质的杰出代表。
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小人物的国恨家仇。这是兰晓龙作品的模式。这种模式超出康洪雷的控制了,所以两个人产生了分歧。
从兰晓龙以后的作品看,他的台词充满了文艺风,更像是舞台剧。而康洪雷更加生活化,甚至更加军旅化,一字一句,落地有声。
偏偏两人性格又很拧,他们能互相包容时,一切都好,当他们开始互相排斥,就是灾难了。
《团长》是在这种碰撞下出的作品,迸发着光辉,但也只此一次了。他虽然不如士兵突击,却是康兰两人合作的绝唱,非常珍贵。
在此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