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提示:这是互联网时代,可是质量管理、质量提升、质量文化、品牌创建又与互联网有什么关联呢?正常的思维下,质量是一件严肃的事,互联网就显得更多的花边。两者结合又有什么效果呢?福建省质量文化促进会在促进质量文化的发展下,积极引导会员融入互联网生活,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为自身企业服务。
不止一个人说,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就是快胜慢,做质量是一个漫长的事,有点跟不上趟。也不止一个人说,要有互联网思维,做好服务就好了,质量提升是后一步的事。
但,更多的事实证明,缺失质量,就是基础的崩塌,竞争力就会慢慢消失。
不论国家、社会、工业、企业,甚至社会生活,一切的本源还在于质量。只有质量才能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栋梁,才能让国家、团体、组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些坚守者、那些质量工作者、那些以质量为基石的成功团体,都让我们看到了坚守质量的必要和意义。
福建省质量文化促进会这个组织的成员就是对质量的敬畏与坚守者。在市场比较萎靡的状况下,他们坚守质量、品牌、质量文化,他们期待自身的基础厚实,做好一飞冲天的准备。这让我们感动。
为此,2016年9月24日,福建省质量文化促进会依然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组织了一场很有意义的第二届质量管理公益培训。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100多位企业家和质量管理者选择在周末来上课,许多甚至还不是促进会的会员,超出我们的想象。
当然,质量文化和质量管理是动态发展的。也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使用工具的进步。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嘴里都在强调互联网思维,那么质量提升也就一定要运用好互联网思维,运用好现代的通讯工具。
这次公益培训的主题就是,在网联网时代,如何进行质量提升。给我们带来精彩解读与分享的是福建省著名的质量专家、福州大学杜苏教授,她带来《跨文化背景下的质量文化统一》,从实际出发,从国际最新质量动态出发,从世界各国的质量战略出发,给大家带来质量文化在组织中重要性的分析。她特别是强调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现有工具,实现组织的大数据分析,找准组织的市场定位,迎来发展。当然,还有福建师范大学年轻的雷鸣博士,她结合企业的调查情况和给mba企业家上课的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互联网思维下的质量创新》讲座,清晰的表明了,在互联网思维下,任何组织在创新发展、质量提升、文化建设、品牌创新、商业策划等方面要充分依托互联网工具,找到转型升级的办法。
经济运行的下行,市场的不活跃,让许多实体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迷茫。转型升级的路在何方?坚守质量创新有没有未来?很多企业家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不断爆出的曾经无比辉煌的品牌企业甚至上市企业频频破产、被清算的消息,也越来越让人感觉“寒冷”。恐慌导致思维放不开。“有企业倒闭,这是市场的正常规律。我们不要眼睛仅仅盯着这些倒闭的企业,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素,这是市场的选择。但你没看见每天都有新的企业诞生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市场中依然是规律。我们不要怕市场的选择,关键是我们要怎么去做,去适应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杜苏教授对有学员提出目前市场的一些负面情绪时,这样阐述,“整体实体经济面临严峻考验,我们要更多的转向自己,看看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决策、自己内部的基础有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自己的产品是否是社会所需求的,有没有品质优势、服务优势?说到底,企业绝不能低估质量的基础作用。”
福建省质量文化促进会楼小钢会长向学员传达了福建省供给侧改革质量提升大会的精神。他强调,我们企业处在困难的时期,这时更要审视自身,踏实做好各项质量工作,要深刻理解领会“三个转变”论述的实质,领会省领导对质量提升工作的指示精神。“国家和福建省的层面,领导非常重视质量提升工作,具体要落到实处,就还是必须要每个企业个体的重视与落实。只有企业真正做到了质量提升,社会、国家层面的质量提升才是真实有效的,发展才是真实的。”楼小钢会长很是关心会员企业的发展,他希望所有企业都能踏踏实实地做好质量提升工作,求得大发展。
杜苏教授从张瑞敏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论述出发,向大家阐述了质量文化的重要性。她强调,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基础的厚实与否,关键点就是“质量”两个字。杜苏教授还就德国工业4.0、美国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国制造2025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指出现在的企业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适合自身的大数据整合与分析,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市场方向。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个时代,互联网工具与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要学习并运用,特别是要理解质量文化的作用与力量,进行精心的质量文化构建,企业就有了生存的空间。”杜苏教授强调。
“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如何进行质量创新?这是一个容易被许多企业忽视的课题,但又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雷鸣博士说。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让各个业态的生存法则发生了变化,好像自然更新变快了,发展模式不同了。“其实更多的是表象,各个业态的核心根本还在质量。只是在互联网思维下,企业要善于去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持续的质量创新。《卓越绩效国家标准》就非常重视组织的质量全过程与改进。要求企业不断进行质量提升,就是改进。现在所讲的质量不单纯是指产品质量,而是大质量,连接上下游,连接企业前后端,从原料、设计、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服务、商业模式、渠道扩展等方面,都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提升。”雷鸣博士强调,“企业更是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对市场、对内部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保证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是社会市场所需求的。”
一天的课程让所有学员有所收获。“促进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举办以质量为核心的公益培训,很让我们会员感动,课程设计也是我们企业所急需的。说明促进会对所有会员的关心与期许。”企业代表张先生从事现代农业产业,他说现在会对质量观念进行重新梳理,让企业更健康持续发展。德化县民间农耕文化技术协会的曾广敦会长在课后也表达了对课程的认可与感动。他说:“现在的企业都比较迷茫,今天的课程围绕质量文化与质量创新,让企业感受到了一股清风,能去认真思考,寻求转型升级的方法。福建省质量文化促进会的质量管理公益培训对企业帮助很大,也值得其他社团组织学习。”
本次福建省质量文化促进会质量管理公益培训由余瑞清秘书长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