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实现梦想,在上海制造高度,在上海接轨世界,他们在这片文创沃土奋斗

摘要:全面展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各分支的“奋斗”足迹和标杆典型
“是在无尽平凡中奔波,还是在渴望荣耀中挣扎?这座城市里的荣耀,属于每一个默默努力奋斗的人。”16日,第二届“上海文化十强十佳十人十大品牌活动”座谈会上,上海剧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房迎为在场者播放了一段电视剧《无尽的荣耀》片花,剧中人的这段台词让很多人共鸣。《无尽的荣耀》正在上海取景拍摄,剧中所有场景和故事都发生在上海,在房迎眼中,剧中平凡的主人公们的奋斗历程,有着这座城市里你我他的影子。
16日揭晓的“上海文化十强十佳十人十大品牌活动”涵盖影视、动漫游戏、演艺演出、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装备、文化园区、文化旅游、文化投资等8大行业,全面展示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各分支的“奋斗”足迹和标杆典型。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上海持续推动文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创产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实现增加值192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占全市gdp比重12.4%。与会不少文化企业“当家人”都感到,从去年末到今年初,上海连续出台“文创50条”和“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为文创产业增质提速发展踩下了油门。
扎根上海,扎根文创发展的沃土
剧酷是克顿华策旗下全资子公司,出品过《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了》等热门影视剧,企业扎根上海15年,“在上海拍,拍上海”。房迎认为,上海城市生活折射了中国时代变迁,成为影视剧题材富矿,而上海悠久的海派文化传统、深厚的影视工业基础和有力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成就了包括克顿在内的一大批影视企业,从创业小公司成长为行业领军者。
“庆幸自己选择了上海,上海为文创企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沃土,也是因为上海这座城市在创造多元文化氛围、扶持优秀文化企业和内容发展方面做出毫无保留的努力,才能让优秀龙头文化企业稳健发展,也让颇具创意的新生文化公司快速进步。”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波深有感触,“‘上海文化’这张名片不断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优秀文创人才济济一堂,实现了上海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为上海演艺产业中聚焦原创喜剧的一支年轻队伍,我们为身处这个文创大发展的时代,身处上海这片蓬勃的文创热土而感到兴奋和自豪。与此同时,新时代一日千里的飞速变化,不断迭代提升的观众需求,也让我们必须时刻面对挑战,怀揣勇于创新的初心。”上海开心麻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海刚说。
“‘文创50条’的推出,为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好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首届评选中获“十佳企业”称号,今年晋升“十强”,董事长王焰说,用“文创眼”探索融合出版,令出版企业在“出版+”“教育+”方面走出新路,上海网络游戏出版管理申报服务平台、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华东师大社)重点实验室、“大夏悦读——教师教育云平台”等项目线上线下、书刊并举,教育出版生态圈雏形初现。
“电竞产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不久前在谈论的未来,今年已经成为现实。拥抱电竞发展机遇,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作为从业人员,我们感到十分幸运,同时也深感责任迫切。”量子体育vspn董事长兼ceo应书岭说,上海为电竞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网络环境和比赛场地,使得游戏厂商、内容运营商、电竞俱乐部等企业和资源纷纷向上海聚拢,大量顶级赛事落户上海,彰显着这座城市对于新文创产业的提升效应。作为亚洲领先的电子赛事运营商,在中国头部的电竞赛事中,平均每四场比赛就有三场是由vspn举办或承办的。“中国电竞业的众多企业都驻扎在上海,上海营造的良好产业环境,无论对企业还是对行业来说,都是利好信号和助推力量。”
树立品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原创内容是王道,也是一条索道,充满艰辛和风险,但我们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凭借一部部让观众开怀大笑的作品,开心麻花树起了“想快乐看开心麻花”的市场招牌,将舞台聚光灯对准普通百姓,贯穿作品的非说教式正能量情怀,挠准了观众的“笑点”。在汪海刚看来,原创是文化艺术的灵魂,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真诚无喜剧”。
上海开心麻花成立后,以推动和发展融合海派风格、上海特色的喜剧产业为追求,除了喜剧舞台剧和以此延伸的电影,还在尝试探索商业空间演艺、短视频等新型喜剧内容品类,拓展更宽阔的喜剧跑道。“人才是推动企业特别是文创企业发展的根本。上海开心麻花成立五年来,公司从最初只有十几名员工和签约演员,发展至今拥有70名员工、40多位签约演员,覆盖开发制作、演出运营、市场推广、艺人经纪,并在不断延伸创新业务,其中绝大多数员工和演员都是选拔自上海本地或上海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85后年轻人,这让上海开心麻花成为与北京开心麻花一南一北各具风格、充满活力的原创喜剧策源地。”汪海刚说。
“扎根上海,向全国观众讲述上海的故事,扎根上海,向全世界观众讲好中国的故事。”房迎说,上海影视企业不满足于仅仅作为内容制作者,更以上海为平台拓展国际化布局,2016年起连续三年在上海举办国际艾美奖半决赛评选,《亲爱的翻译官》翻译成23个语种输出海外,《何以笙箫默》登陆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中国影视剧要修炼内容‘内功’,拓展海外渠道,上海影视人具备条件也应该努力承担这份责任。”
“中国在国际电竞发展中已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无论是创新力量、选手水平、群众基础和办赛经验都达强国水准,如何进一步结合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对于电竞产业的良性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应书岭说,电竞也是文化走出去的一种载体,中国文化正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吸引力、辐射力,如何通过全世界年轻人都热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弘扬中国文化,也是电竞企业打造品牌的方向之一。
“上海要建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努力使‘上海文化品牌’成为上海的金字招牌,这为文化企业指明了方向。”王焰说,去年华东师大社引进版权116种、输出版权57种,业内领先。《一课一练·数学》11册输出英国著名教育出版集团哈珀·柯林斯,成为英国学生数学用书,并远销5大洲,今年,《三招过关》24册再次与哈珀·柯林斯签约。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ecnu review of education(《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刊)在美国纽约全球首发。该刊遵循国际一流的学术标准和规范,扩大了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文化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不仅承载着每个文化企业家的追求与梦想,更承载着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这是与会者的一致共识。文化产品既要满足、符合大众的文化需求,更要具备引领的眼光、提升的手段。精准把握需求,强化优质供给,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让更多上海文化企业成为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施展抱负之地、价值实现之地。奋斗,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