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实名制昨起实施


用户身份信息不完善的,账户功能将受限
本报讯(记者 章诗荟)如今,台州人网络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方式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超市购物、酒店住夜、淘宝购物、打车付款……网络支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支付风险也随之而来。
提升网络支付的安全性,需要制度性的监管。昨天起,《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正式生效。根据办法,7月1日之前,各支付机构实名率需满足95%。届时未进行实名登记的,网络支付将受限。
台州路桥的陈小姐是有5年经验的微信金牌商家,在微信上卖各种服装和首饰,生意相当不错。她告诉记者,她和一些微商朋友早已经完成了实名认证。因为在政策正式实施前,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网络支付平台纷纷开展了用户实名制认证工作,通过短信、App消息提醒、操作页面提示等方式帮助、引导身份信息不够完整的用户来补全和完善个人身份信息,完成实名制认证。
为了鼓励实名,各机构也各施其招。QQ钱包为完成实名信息补录工作,甚至还发出了实名奖励红包,利用“红包”这一社交工具,引导用户补录。
现有的网络支付环境的确存在较大风险,为了尽量避免风险,网络支付实名制显得更为重要。这和上车牌、住酒店要出示身份证是一个道理,可实现信息可追溯、责任可追查,这是社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从实际的认证过程和要求可以看到,通过不同程度的验证,信息越完善,享受的服务就越全面。对于尚未完善身份信息的网络支付用户,账户部分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受影响程度跟用户身份信息的完善程度相关。建议各种网络支付的使用者,及早完成实名制认证,以便享受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网络实施实名制,客户要支持和配合。
实名制规定好,便于方便查验,保护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