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媒体怎么做10万+?感觉历史好像轮回了丨杂货科考队

靠粉丝挣钱、为流量打擦边球,八卦、色情、奇闻轶事,什么博点击写什么,还被人评价为:“天天不忘处女膜,时刻想到生殖器”。你以为这说的现在的新媒体?其实民国的编辑们也都是这么干的。
接下来你将看到:

●“民国的新媒体”靠什么挣钱?

●民国的新媒体怎么提高点击量?
那时候的新媒体编辑工资高不?
读民国花边新闻停不来的实习编辑/酷鹅
“民国的新媒体”靠什么挣钱?
-+-
-+-
如果把 大的报纸 比作 官方媒体 的话,那 “小报” 的定位就跟如今的 新媒体 差不多。大报可以通过 刊登广告 来挣钱,而发行量决定了小报的收入。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 民国小报的形式和盈利方式跟新媒体几乎是一个套路:
点击率越高,钱越多。
所以 追求10万+这种事 , 在民国就有人在做了 。
如果从诞生于 1897年6月 的 第一个民国小报《游戏报》 算起,到 1952年11月 最后一个小报《亦报》 停刊。
在这短短的 半个世纪 里,民国小报的数量竟然达到 一千多种 !它们以 消闲 和 趣味性 为宗旨, 短小精悍 ,
深受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喜爱。
民国的新媒体跟如今的新媒体一样, 盈利 、 变现是最重要的 ,所以必须要刊登 符合市民阅读兴趣的八卦新闻或奇闻逸事 ,只有极大地满足了人性里的 猎奇心 ,才能赚得金钱满钵。

●对丁玲同性爱的嘲讽
虽然现在被称为 “小资” 是一件有点害羞又心中暗爽的事,但民国时代, “小资产阶级” 更多是指 上海之类先富起来的城市里 , 手头有一点闲钱 ,
心态却还很庸俗的普通市民。
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深度调查、国家道路,都没有哪个明星当了第三者来得有趣。
民国新媒体的内容选择也很符合现在新媒体业 “内容垂直” 的策略。
社会名流和 影星歌星 成为他们追捧的对象,他们的 花边新闻 更是争相报道的内容, 夸大其辞 和 捕风捉影 是在所难免的。
同样,随手打开微博热搜榜,排名前六位的都是娱乐明星的生活八卦,看来一百多年来让人喜闻乐见的话题一点都没变。
不过新媒体也不是毫无价值,
它还会揭露社会黑幕。
比如,电车卖票揩油三块揭秘、大报骗取广告费可耻、学校招聘骗学费大曝光,这些行业黑幕能够被揭露 都是小报的功劳 。
新媒体的存在为大家指点迷津,把社会上的“秘密”一一宣布出来,让人们增长了见识,减少了被骗的几率。
当然,他们对于社会黑幕淋漓尽致的发掘既有 真实的一面 ,也有 哗众取宠的心态 ,但是不管他们初心如何, 毕竟为人们开掘了社会的另一面 。
现在人们对于黑幕揭露类新闻的关注度仍然很高。
五星酒店不换床单、揭秘网红直播产业等行业内幕的揭露,都曾被新媒体平台打造成爆款新闻。
民国的新媒体怎么提高点击量?
-+-
“骂” 和 “花” 是小报提升关注度的两大法宝。
“骂”就是 “对骂” ,民国的新媒体经常刊登 对骂性的文章 来吸引大家的注意,提高知名度。
“花”就是花边新闻、 色情文学 ,迎合读者的 低 级趣味 。
这当然也是 有策略的 。
比如一份小报的销售量经常处于一二千的水平,久久不见起色,编者就会增加 色情内容 , 销售量立即增高 。
而当销售量增至差不多五六千时,就开始有 被政府取缔的风险 了,这时就要自动调整,开始减少色情的内容。
这种 打擦边球的能力 ,放在今天, 也是运营的基本素养 。
在这一点上,民国的小报和现在不少沦为标题党的新媒体,还真是可以惺惺相惜一把。
每个藏匿在微信家庭群的少年,都一定见过以下分享:
《惊!他插进去一整夜没拔出来,差点出人命!》,讲的其实是没拔充电器引发的火灾;《高潮来临,男女兴奋过度不知所措!有图有真相》,报道了游客围观钱塘江大潮;《光天化日少男少女大力揉搓敏感部位》,打开是一张中学生做眼保健操的图片。
从这些经典案例看,新媒体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把控力,和民国时期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 。
民国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激烈,血雨腥风指数丝毫不亚于现在的自媒体行业,提高销量与自媒体提升点击率的手段也 几乎相同 。
它们大肆宣扬 暴力 和 黄色事件 ,制造 骇人听闻、 刺激公众情绪的吸睛标题 ——凶杀案和妓女生活他们
最乐于刊登的内容 。
今日的网络爆款内容,最炸裂的仍然是戏剧性的死亡事件或某某明星出轨。
那时候的编辑工资高不?
-+-
清末废除 科举制度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人理想 顷刻崩塌 。
他们 为了生存 ,只能转行去 教书 、 卖文 或者 办报 。
因此, 创办以消闲娱乐为目的的“新媒体” , 或者为其供稿 ,成为传统知识分子
新开辟的生计手段。
如今,新媒体自媒体做的好的编辑都说自己是“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
民国时期,各大城市中的小报 利润很可观 ,它们的创办者自然能 生活优渥 。
例如有超大流量的 《晶报》 ,它的主编余大雄,不仅有固定收入,还经营了一家茶叶公司,据说每日的生活就是玩一玩古钱,收一收古书。

《晶报》ceo余大雄
给《晶报》供稿的包天笑,每期只要交稿三篇,每月收入就高达 80多块钱 。
当时的物价是 1块钱就可以在北京请吃一顿涮羊肉了 , 10块钱就可以在上海石库门租一层楼 , 有自来水还有电灯 , 80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2000元人民币 。
这个稿酬水平,在当下 北上广的新媒体行业 ,绝对算是一份 “有尊严、有竞争力的薪资” 。
但是,
80%的财富只由20%的人创造。
由于竞争激烈,大部分的编辑还是处于 生活窘迫 , 难以维持生计的状态 ,仅能在 贫困线上挣扎度日 ,希望不要被政府消灭掉。
专写侦探小说的 孙了红 ,就承认他写小说只是为了讨一口饭吃,所以在他的稿件袋上写了五个字 “为了肚皮袋 ”,还戏称自己的稿件袋是一个 “讨饭袋” 。
不仅如此,很多编辑还被正经的文人 看不起 ,被嘲笑为 “文丐” 或 “小说匠” 。
媒体业算是一种 名义上的 “知识密集型 ”, 事实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新时期以来,无论是传统报业还是新媒体编辑,大家的薪资水平,都呈现出
两极分化的态势。
x城x联x聘上,“年薪80万招聘新媒体总编”、“招95后小编年终奖百万”等信息一刷十几条,以百万年薪招聘内容运营的公司也并不罕见。
但是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新媒体岗位的平均薪资仅为 7.75k ,不但毫无尊严,还拖住了北上广 “平均工资” 的后腿。
1937年以后,由于战争的影响, 小报一度绝迹 。
在上海彻底沦陷之后,小报又陆陆续续出现。它们虽然依旧以妓院、舞女等 色情 和 花边新闻 为主,但也会刊登一些
与战争形势和社会状态相关的文章。
表达它们对于时局的关心,和对于未来的忧虑。
1949年之后, 小报几乎销声匿迹 ,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参考资料:
1.洪煜著:近代大众传媒与城市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一种综合的文化、文学考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孟兆臣:《中国近代小报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福利分割线
● 直播 ●
不知道科学的方法,你的健身可能会白费。视知tv自家号 女子力科学社预备了一场
直击“科学健身”的直播,时间就在10月27日(明早)10:00。在女子力科学社微博戳链接就可以直接观看(一直播app搜索“女子力科学社”也可以看)
视知tv有小程序啦
↓ ↓ ↓
视知tv矩阵成员
(↓点击链接查看最热文章)
视知tv视知车学院人生资本论
女子力科学社次元光线
本格男士喵客帝国
脑洞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