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凯德集团一纸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凯德商用将以17.059亿新元,折合人民币83.65亿元人民币,向无关联第三方出售其在中国的20家购物中心100%股权及相应负债。
随后,上述无关联第三方浮出水面。印力集团发布消息指出,公司联合万科和triwater收购凯德集团国内的20家购物中心项目公司100%股权。
对此,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印力董事长兼总裁丁力业表示:“此次收购完成后,印力将吸纳标的项目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同时提升印力集团商业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另外,此次交易的标的中大部分项目曾是印力与凯德共同选址开发,印力对这些项目所在市场有深刻了解并且长期关注,有信心为当地客户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服务体验。”
凯德集团方面则认为,此次交易的战略意义重大,有利于优化凯德集团资产配置和集中资源,所获资金将用于在中国继续投资优质物业。“凯德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体系、平台、团队和品牌,发展阶段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过渡。重新配置后的资产组合将为集团在华业务注入更多活力,更契合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凸显我们的核心优势。”凯德集团首席运营官廖茸桐(他同时监管商用业务)表示。
公告显示,上述交易预计在2018年二季度完成。
凯德在华商业网缩减14城
自2017年凯德集团新开业购物中心面积破新高之后,其已开始优化购物中心组合,一方面开始收购具备成长性资产,另一方面则出售成熟资产,以此将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聚焦至核心城市群。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凯德集团总计以约68.3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位于上海和广州的三大项目。此外,在深圳、上海、杭州、苏州和武汉五大核心城市群,新开业6个购物中心。
根据凯德集团披露的资料显示,凯德通过旗下子公司持有此次交易所涉及的20家购物中心平均有10年,项目平均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不包括停车场在内),总建筑面积约为95万平方米,分布在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和中西部区域的19个城市,其中14个城市为凯德仅有单一项目布局的非核心城市。
凯德集团方面指出,截至2017年6月30日,此次出售的20个项目在公司全球的购物中心资产规模中占比4%,在公司中国购物中心资产规模中占比7%。而2017年新开业的六大综合体和收购乐峰广场将提升凯德在华购物中心今年的净物业收入,抵消此次出售带来的影响。
对于此次出售20个项目所获得资金,凯德方面亦表示将用于在中国继续投资优质物业,进一步强化凯德集团在华五大核心城市群——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及周边城市的业务布局和规模优势。
此次出售完成后,凯德集团在中国的商业网络将由原来的36个城市缩减为22个城市,包括491个购物中心,其中45个位于一二线城市,超过一半购物中心位于综合体内。
对于未来凯德集团是否将继续出售非五大核心城市群项目,凯德方面仅表示:“中国是凯德集团的核心市场之一,我们看好并将长期投资中国商业地产,未来有合适的项目,不论是综合体还是单体购物中心,集团仍会继续投入。”
“从凯德的角度看,可以回收较充沛的现金,将业务聚焦于核心热点城市。”资深地产人士刘忠岭对记者表示。
而在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看来,从目前国内的市场价格出发,商办购物中心现在基本处于高位,对于凯德而言,现在退出是获得高收益的时间点,所获资金亦有助于其在商办资产价格开始出现回落之际,重新寻找标的,完善自身的资产配置。
印力规模进一步突围
对于此次的交易方的选择,凯德方面表示与万科多年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发展理念上有相似的地方,都看重稳健、高质量的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凯德集团与此次交易方之一印力集团渊源颇深。成立初期的印力集团,曾与凯德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开创了“金融+开发+商业”的独特运作模式,并率先发行了总额逾1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信托产品。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印力自身转型的需要,印力开启了与凯德集团等合作伙伴的资产置换和项目回购工作,至2009年正式完成。
而印力方面指出,此次从凯德集团处收购的20个项目,大部分由印力和凯德共同选址开发,均位于核心城市的成熟商圈,具有较大的客户价值优势,印力对这些项目所在市场有深刻了解并长期关注。
丁力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印力在选择标的过程中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完成项目的收购是否有助于公司战略的实现,与此同时也会注重衡量印力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否与收购项目相匹配,包括能否对所收购资产带来价值提升。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及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充分看好商业地产存量市场的价值空间。此次收购凯德成熟资产项目持有公司的股权,符合印力的发展战略。”丁力业表示。
值得指出的是,自2017年印力与万科的整合完成之后,印力的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印力在全国40个城市拥有100个项目,管理面积约850万平方米。
待此次交易完成后,上述20个项目将交由印力集团进行统一管理,至此,印力集团规模进一步突围,其在全国持有或管理的商业项目数量将达120家,管理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管理资产规模逾800亿元人民币,遍布58个城市。
“未来印力将继续寻找更多存量资产的并购机会,通过并购优质存量资产,获取线下流量资源;通过创造存量资产的增量价值,盘活社会配套资源,推动打造场景化的城市空间,不断优化客户体验。”印力方面表示。
在刘忠岭看来,商业地产存量市场的价值空间仍然是非常大的,通过收购,印力可以进一步加速区域市场深度布局。
“对于万科而言,与其商业运营平台印力联合收购,有助于提高其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市场份额及品牌影响力。未来商业地产业务所带来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亦可以提高,是万科转型的重要一环。”他还指出,市场格局的变化亦是促使企业如此布局的关键之一,未来住宅等物业销售会遭遇天花板,迫使企业开始寻求非住宅类物业的市场空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随着资产证券化的提速,也将为商业地产的开发和运营者开辟一条退出通道,因此现在也是提前收储的机会。”张宏伟补充道。
事实上,在2017年10月20日,印力集团发行的“中金-印力深国投广场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该项cmbs规模为37.9亿元。彼时,丁力业表示印力集团将继续往资产证券化方向努力。
推荐阅读:
【热点】兰州放松楼市限购 专家称政策全面放松可能性不大
【重磅】上市一年业绩四度下滑 重庆建工遭证监会警
【公司】引进新股东 北京城建管庄项目增资扩股
【公司】金房暖通冲击ipo 补贴收入大大超出净利润
【重磅】武汉楼市乱象:“茶水费”“家电包”等违规操作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