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告御状


所谓进京告御状,实乃民告官。在古代,民告官本身就是一种罪,不管你有冤没冤,有罪没罪,先打五十大板再说。看看历史上的众多进京告御状的案例,尤其是清朝留存下来的四百多例案件,哪个不是经历了艰难险阻,能进京,能上到中央,能让皇帝亲自过目,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皇帝高兴了,批示两件,不高兴了,随便打发了事,甚至不理不睬。清光绪年间,进京告御状就无一例成功。
进京告御状还属于越级上访,能坚持到京城上访申冤的,性格都是非常顽强的人,甚至有些偏执。这在中央与地方看来,大都是精神病范畴。地方官员截访打压身心俱疲,中央官员也是疲于应付。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负能量。在一个只唯上负责的封建社会,这无疑是官吏们最讨厌的。除非是皇帝下令,中央官员与地方官员才不敢有半点怠慢。
对地方来说,皇帝保留百姓进京告御状的权利,始终是官员的一块心病。于是,地方想尽各种办法对越级上访进行打压。一是对待中央采取拖延的办法,因为办案审理终须地方配合,地方官员往往以各种理由进行拖延。二是对百姓进行压制。如截访,地方政府雇佣所谓黑社会打手,在上访路上进行拦截,甚至跨省拦截。如果访民仍然坚持继续上访,就会被定性为精神病进行长期关押。还有一招就是拿访民家属做文章,将家属拘役关押,视为人质。还有一招,就是各地官员、上下级官员互相达成联盟,共同压制越级上访百姓。清道光年间,有四川访民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欲进京告御状,在行至今河北涿州,只差一步就到京城时,被当地官府发现,将其遣返回原籍。
晚清四大冤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便是官民官绅对立太过激烈的结果,慈禧不得不亲自出面,对浙江官场痛下杀手,进行重拳整治。其实,慈禧此举也不完全是为一介草民申冤,而是整治斗争使然,以此借机打击政治对手。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还有一个细节不得不说,那就是杨乃武的姐姐进京告御状,要向上奏冤情,先要过滚钉板一关。此为传说,史载中没有出现。但由此可以看出,草民进京告御状所付出的代价是何其沉重。对进京告御状的百姓设立如此巨大的障碍,也说明皇帝的本意并非真正想为平民维护正义。如果说冤枉了皇帝,那至少也说明封建的中央政府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考个状元 直接天天想怎么告就怎么告

:dizzy:

小心在路上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