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国家发改委表态“加快推动有序释放先进产能”。6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煤矿“核增产能”工作专题会议,鼓励具备扩能条件的优质产能煤矿尽快释放产能。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已出台多个减量置换文件,这些文件均称“对此前未核准的违规项目又确需建设的,可通过严格执行减量置换政策予以核准”。
据了解,内蒙古手续不全但已形成生产能力的煤矿产能约有8400万吨;宁夏未批先建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420万吨;陕西未批先建煤矿建设规模约1.1亿吨;贵州未批先建煤矿设计产能约660万吨等。山西近期密集发布了多个煤矿竣工验收、试运转、试运转延期、延长建设工期及重新开工的批复文件,产能合计1290万吨。
事实上,未批先建的煤矿,何止这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建产能约15亿吨,其中核准生产的8亿吨,未经核准的在建产能7亿吨,占比近50%,且70%以上均为50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另据专家统计,目前全国未批先建煤矿大约有146处。
如此之多的优质产能,为何成了未批先建的“违法产能”?据了解,煤炭项目核准前的所有工作,包括取得路条和获得核准两个阶段。这期间,需要将合法取得矿权、详查及地质勘查报告、矿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建设单位提交开展项目申请并获得复函,并且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复及获取相关部门的项目建设外部等条件的协议、证明或许可、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与评估。
前期工作的难点在于制定总规和审批,包括土地预审、水土保护方案、环评报告、节能评估报告、安全核准、节能报告等批复。从路条发放到核准,短则两年,长则3-5年。对于一个地方来说,煤炭固定投资巨大,动辄十几亿元甚至更多,加之建设周期长,因此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一边建设一边办理相关手续。
有业内人士坦言,前几年,很多地方政府为了GDP考核出政绩,会默许企业先建矿后办手续,不过现在规范得多,不敢随便建矿了。在现实中,受利益驱使很多煤炭企业确有未批先建的动力,但板子往往打在地方政府身上。
7月份已出台的神华价格政策表明,长协价仍在合理区间,现货价突破规定上限。神华7月份长协价格均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备忘录》划定的动力煤价格绿色区间500元/吨-570元/吨范围之内,表明6月份以来主要致力于保证长协用户的稳定供应,致力于完成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签订和严格履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通知》规定的月度75%、季度80%、年度90%的履约率。
数据显示6月,全国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62.77万吨,同比增长5.5%,为连续第四个月回落。考虑到目前工业生产延续低位运行、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影响及近期南方强降雨天气频繁,水电替代效应逐步增加。目前六大发电集团电煤库存总量为1344.1万吨,为2015年8月以来高位,明显高于近8年历史均值。从政策层面看,日前发改委鼓励具备扩能、释放产能,保证煤炭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由于长协等效应,下游电厂采购似乎对市场的炒作并不买账,近期电厂库存小幅走高,但并未出现市场炒作的异常紧张等情况。预计未来1-2个月动力煤现货价将逐步向长协价靠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