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⒈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⒉放养与管理
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_泥鳅的养殖,泥鳅的稻田养殖,泥鳅,,
一、水体环境
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产量和质量。
(一)水源要有良好的水质供给。养鳅池放养密度相对较高,又必须有足量的饵料供应,排泄物比常规鱼塘要高得多,池水溶解氧往往较低,水质容易恶化,易导致泥鳅浮头,如无法及时加注溶氧量高的新水,易造成水质恶化,对泥鳅生长产生影响,严重时还易造成泥鳅发病或引起大量死亡。水源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泥鳅生长。使用井水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然曝气和升温,通过理化处理后也可作为水源。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中淡水养殖水源的规定,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泥鳅对水质的需求,使泥鳅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育肥长成。
(二)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为7~8.5,溶解氧量应大于5毫克/升,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9.25~142.8毫克/升,有机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硫化氢不允许存在。
二、土壤环境
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沙质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壤土透气性好,黏土容易板结、通气性差,沙土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且容易崩塌。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毒有害物质最高含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的规定,底质应无异色、异臭,结构自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_泥鳅,泥鳅养殖,泥鳅养殖的环境,泥鳅养殖的环境要求,
在塑料大硼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建池条件。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 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厘米。数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时放养。
温室安装。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
放养泥鳅。泥鳅放养前通常采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病,消除体表寄生虫。密度为
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随放养量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8~1米(有条件者可保持池内有微流水,效果更佳)。泥鳅入池时,还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造成泥鳅感冒而引起死亡。
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并及时换水,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
大棚管理。按照农技要求,参照蔬菜大棚管理要点进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_泥鳅养殖知识,泥鳅反季节养殖,泥鳅养殖事项,泥鳅养殖管理,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