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乡音唱乡情 一支村歌解读美丽乡村的文化密码

村歌《我的家乡兰山》mv主创团队见面会现场(余姚日报记者 黄静波摄)
歌词集赠送仪式现场(余姚日报记者 黄静波摄)
村歌创作团队采风时的合影(余姚日报记者 黄静波摄)
村歌歌词评审会现场(余姚日报记者 黄静波摄)
山色凝翠水如碧,绿荫环绕庭院芳。近日,由余姚市委宣传部,余姚市文联,余姚市文广局(旅游局),陆埠镇党委、政府主办的《余姚市“美丽乡村”村歌歌词集》首发式暨村歌《我的家乡兰山》mv首映式在风景如画的陆埠镇兰山村休闲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全市各乡镇(街道)的宣传委员、文联主席、文化站站长代表所属乡镇(街道)接受了余姚市文联、余姚市音乐家协会赠送的歌词集,宁波市文联副主席何微、余姚市政协副主席朱卫东、余姚市文广局局长李岳定共同按下村歌《我的家乡兰山》mv首映启动球。
融入旋律 美丽乡村绘村歌
近年来,余姚以“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为目标,在全市265个行政村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目前已有31个村庄成功创建为“美丽乡村精品村”。这些精品村如一颗颗珍珠洒落在四明大地缱绻的自然景色中,形成一幅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等地考察新农村建设时强调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余姚这些精品村努力把文化元素融入美景,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素质、增强村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庄的“硬件”和“软件”正在逐渐完善,文化设施更齐全,文化氛围更浓郁,欢乐大舞台为村民乐享文艺大餐提供平台,家园馆因承载着村落的记忆、文化而历久弥新……
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余姚的文艺工作者仍在思考——如何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更好地承担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责任?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余姚的音乐工作者想到了用村歌的形式提取村庄的文化基因。村歌是村庄的魂,深入一代又一代人的骨髓和血液,像河姆渡口的一片稻菽、四明山上的一缕炊烟、杭州湾畔的一朵浪花、牟山湖边的一棵老树……有人这样评价村歌:“不管你是平凡的还是伟岸的,它总会给你力量和牵挂;无论你离开多久、多远,它总会给你温暖和荣光。”
2014年下半年起,余姚市音乐家协会组织骨干力量,上山下乡,走村入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从那些创建为“美丽乡村精品村”的村庄入手,以匠心精神精心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村歌。余姚市文联主席严文龙说:“如此大规模地发动本土音乐人为精品村创作村歌,不仅在余姚尚属首次,在宁波也是第一次。这是余姚文艺创作走基层、接地气的一次实践。”
村歌的歌词看似简单,要写好却不容易。因为是为特定对象写的、给特定人群唱的,不能千人一面、四海皆宜,必须写出特色和个性。每一首村歌的产生都不容易,从初稿的形成到词曲的磨合呈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采风要深入,挖掘要细致,创作要认真!只有钟情于地理坐标的创作,才能发酵出独特韵味。
创作团队在翻阅、搜集资料之余,十多次深入村落,不但到余姚多个村庄采风,而且走访桐庐等地,学习当地的创作经验,在“山清、水秀、树绿、花香”的美丽家园中寻找创作灵感。有些精品村有村歌,他们就帮着润色、修改,比如朗霞街道天华村的村歌《锦绣天华》等。他们还请来了不少“外援”,如词作者陈民宪、霍建幸、俞广德、江渊、蒲草等专家。在今年3月底举办的村歌歌词评审会上,专家们为这些作品论证,霍建幸、俞广德两位老师对9首村歌的歌词进行了专业指导。创作团队寻找村庄文化密码,拨动情感共鸣琴弦,使这些作品既有历史的底色,又有时代的亮色,更有自身的特色。
村歌《我的家乡兰山》(来源:余姚日报)
村歌《醉美乐安湖》(来源:余姚日报)
吟唱生活 精品村歌永流传
今年5月,35首精品村歌的歌词新鲜出炉,带着泥土的芳香,回望了村庄厚重的人文底蕴,赞美了村庄的喜人变化,憧憬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对余姚的“美丽乡村精品村”而言,它们既有提纲挈领的文化概括,又有具象纯美的诗意表达。不少村民觉得:“村歌让我们对家乡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想起老家,想起童年往事,那是浓郁的乡情、乡愁。”这些接地气且富有特色的村歌,抒发乡愁,吟唱生活,嘹亮着每个村庄的自豪,飘扬着每个村庄的快乐,传递着每个村庄的梦想,唱出了每个村庄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未来。
但如何才能让这些村歌经久传唱,点亮村庄的记忆、现实与前景呢?《余姚市“美丽乡村”村歌歌词集》应运而生,收录了35首村歌歌词以及部分曲谱,并附上村庄的图文资料,多维度地展示余姚的美丽乡村。余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斌说:“这本村歌歌词集基本囊括了余姚美丽乡村的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凝聚了余姚音乐人的汗水和心血,它是农村文化风貌的结晶,是农民幸福生活的强音,也是余姚追逐中国梦的见证。可以说,唱完这些村歌,我们就游历了余姚的新农村,激发了深深的爱乡情。愿村村有村歌,村村都美丽。”
一首好的村歌,不仅歌词要简洁、形象,旋律要优美、动听,而且要传唱于村民之间,被百姓熟知。在余姚市文联、余姚市音乐家协会、陆埠镇政府以及兰山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村歌《我的家乡兰山》mv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备拍摄,这支mv由本土创作团队(包括本土歌手、本土群众演员、本土技术人员等)全力打造,还请到残奥会冠军王益楠友情客串。天空湛蓝,云朵洁白,岁月洗礼的古道蜿蜒;兰山人从峥嵘年代走来,享受明媚的阳光,他们的足迹烙印在乡间……字里行间描绘的美丽风景、散发的浓郁乡情、交融的民俗风情和时代新貌,通过镜头展现在mv中。作为mv主创人员,陆埠镇兰山村党总支书记项益平表示:“这支mv可以对外宣传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展示兰山村的自然优势,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mv的成功拍摄让我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想法,将促使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更进一步。”
歌词集出版了,mv首映了。如何让这些村歌传得更远、更久呢?余姚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吕余龙表示,他们将继续积极努力地为还没有谱曲的村歌谱曲,让这些歌词能插上翅膀飞起来,到更大的平台上交流宣传,让这些村歌成为余姚的又一张名片,也为余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唱响最动听的音符,使乡村文化在村歌中延绵不绝,如水沁润百姓心田,如光照耀精神家园。(余姚日报记者 楼晓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