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设计改革、脱贫攻坚、创投行业提质、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同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刘同舫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来看,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实现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性“量变成果”。正是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懈探索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才能实现整体跃迁,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也是一场具有新的内涵和任务的伟大社会革命,它应当在继承社会主义革命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承担社会主义革命的未竟事业,继续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转化为客观现实。因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是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
摘编自《光明日报》
【肖晟:工业设计领域需要来一场深刻变革】
湖南工业大学省工业设计中心主任肖晟指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新技术、新需要推进产品创新设计已成为工业设计的核心任务。因此,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需要来一场深刻变革,以产品创新设计为重点,抓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紧跟科技发展潮流,紧贴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体现现代化、适应多样化、满足个性化、达到标准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工业设计应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形成发展、优势产业扩大优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中国制造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技术、标准、规则的模仿者、跟踪者、遵守者逐步转变为赶超者、创建者、引领者。其次,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对工业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明确了工业设计的主攻方向。再次,工业设计还需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汲取我国追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充分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等理念。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长安:实行严格考核评估,打赢脱贫攻坚战】
李长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未来三年,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离脱贫攻坚目标实现期限越近,任务越艰巨,越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估。要用好考核结果,对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差的约谈整改,对违纪违规的严肃查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切实履职尽责,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有关决策部署,对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监督,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动真碰硬的监督执纪问责,促进真抓实干,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姜明明:创投行业自身需注重提升发展质量】
中国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席会长姜明明表示,更好地扶持创新创业,除了监管部门开展更多制度创新之外,客观上还要求创投行业自身提升发展质量。一是注重创投企业品牌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经济,需要培育一批优秀本土创投企业。二是注重创业投资专业化。将更多投资转向专注于未上市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项目。三是注重投资主体多元化。从事创业投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投机构组织方式多样化,这是创投行业良性发展的条件。四是注重投资机构国际化。本土创投机构到海外投资已是大势所趋。五是注重管理团队精英化。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六是注重市场运行信用化。推动创投机构优胜劣汰,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信用记录、专业能力和投资业绩差的机构将被淘汰。七是注重管理和服务法治化。用法律和制度的力量,护航创投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在新时代的奋进号角声中,创投行业需要勇敢地、理性地加速变革,为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贡献更多力量。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顶明:改造传统工科专业,为全球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王顶明指出,立足新时代,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等7大战略、制造强国等12个强国目标。深入实施这些战略任务,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迫切需要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从未来发展、交叉融合、工程师地位等方面推进新工科建设。新时代建设新工科,需要站在国际前沿思考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需要面向复杂现实思考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需要从培育大国工匠的角度充分考虑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从学科交叉融合、工程专业更新改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协同育人与实践教育改革、新兴工科探索、新工科理论研究与国际化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必将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期待,中国的新工科探索与实践,能向全球工程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