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识别到智能音箱,从无人驾驶到人机对战,近年来,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惊喜。或许正如有句话所说,智慧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形容词。在那些被统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各行各业都在焕发新的生机。
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正在大踏步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大批明星企业涌现,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今日头条、优必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排头兵。
人工智能在各垂直领域商业化大繁荣的背后,是基础层的软硬件支撑,以及技术层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应用的渐入佳境,虽然离成熟应用还相距甚远,但从1到100的创新已经准备腾飞。
猎豹全球智库基于猎豹大数据(cheetahdata)对人工智能产品在移动端表现的监控,为你呈现最全面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图谱。
注:本文中所涉及人工智能产品均系分析师人工分类
一、从1到100的创新即将开始加速
过去几年,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尽管从0到1的探索依然充满了许多未知,但是从1到100的创新已经在悄然兴起。国内人工智能应用层面创新加速的条件已经成熟。
1、行业驱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的成熟为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数据、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2012年以后,得益于数据量的上涨、机器学习新算法(深度学习)的出现和运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开始大爆发。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市场调研机构idc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我国数据量将达到8.6zb,占全球的21%左右。算法方面,深度学习的出现突破了过去机器学习领域浅层学习算法的局限,颠覆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计算机视觉等基础应用领域的算法设计思路。算力方面,gpu、npu、fpga等专用芯片的出现,使得数据处理速度不再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
2、政策支持:更加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与应用
人工智能商业化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从15年至今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关注重心开始向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上转移。以国务院2017年7月8日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例,作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战略,《规划》分别从产品、企业和产业层面分层次落实发展任务,对基础的应用场景、具体的产品应用做了全面的梳理,反映出国家布署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点和核心在于人工智能科技的落地与应用。
3、资本青睐:国内资本关注应用层的垂直细分领域
“人工智能+垂直细分领域”的商业化发展途径正在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如果把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技术和设施)、技术层(ai核心技术)、应用层(人工智能+垂直细分领域)三类,那么相比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的技术层来说,应用层的智能投顾、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似乎更能吸引投资者。
二、“ai+垂直细分领域”排头兵已现
1、机器人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原本几乎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领域,但随着机器人与感知(roboticsandperception)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机器人(artificiallyintelligentrobots)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热点应用领域。机器人在国内的定义比较宽泛,一些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语音助理、智能家电,甚至是特定用途的计算机程序等,也都被笼统地称为机器人。本节重点讨论物理机器人,不包括ai算法支持的软件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景中,这一领域的产品矩阵也日益丰富。其中,儿童教育/陪护机器人和餐厅、酒店、银行等场地机器人正在成为小风口。以猎豹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机器人产品为例,儿童陪伴机器人“豹豹龙”具备可视跟随、成长记录及危险提醒等功能,同时搭载丰富的优质儿童教育内容,可以成为家长的育儿好帮手;咖啡机器人“豹咖啡”是一款轻量级手臂型机器人,可7*24小时服务于无人高品质咖啡售卖亭;接待机器人“豹小秘”则具备人脸验证、引领、导览介绍、视频会议、巡逻、拍照等功能;零售机器人“豹小贩”,可以主动推销,自动回充、自动补货。
儿童陪伴机器人示例图
这一领域的三类关键玩家——机器人创业公司、传统机器人厂商以及it互联网公司,各有其侧重点。机器人创业公司主要着力于个人机器人(如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儿童教育/陪护机器人),面向c端用户;传统机器人制造商则更看重人工智能对自身现有产品/技术的改造,应用场景也多为商业服务及工业生产;而it互联网公司(主要是电商公司)则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提升自身业务的效率。
在4s店担任导购员的优必选cruzr系列机器人
两家公司值得关注:优必选和新松。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曾获腾讯投资,总融资金额约8亿人民币。优必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已经将消费级人形机器人推向市场的公司,旗下alpha系列、jimu系列机器人曾两度亮相央视春晚,优必选也因此名声大噪。另一家机器人公司新松隶属于中科院,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的高科技上市企业。新松是传统机器人厂商中较早发力人工智能的,产品线也比较全,从场地机器人,到工业机器人,到物流分拣机器人不一而足。
2、智能家居
(1)智能音箱
以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作为支撑的ai助理,应该说是近两年人工智能最火热的应用。其中,智能音箱更是得到了科技巨头的争相押注,继amazonecho、googlehome后,国内一众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
小米ai音箱“小爱同学”
智能音箱可以看作是语音助理的进阶尝试。如果把像siri这样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语音助理看作1.0版本,那么近来科技巨头争相押注的智能音箱就是2.0版本。语音助理1.0曾遭到广泛质疑,这不仅是因为在手机上语音交互并没有比手指的操作更高效,而且使用场景也存在问题,例如手机多数是在公共场合使用,语音助理难免使人尴尬。智能音箱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个人助理由公共场景向私密场景转移的尝试。
总体来说目前智能音箱的普及率并不高,不过小米ai音箱和天猫精灵两款产品已经领先一步(问问音箱tichome通过出门问问app管理,但该app也包含其他功能)。根据猎豹大数据,从周活渗透率的走势可以看出,天猫精灵利用双十一的热度先发制人,此后两款产品一直不相上下,现在小米ai以微弱优势领先,但天猫精灵的追赶也相当凶猛。
根据猎豹大数据,从城市分布来看,小米ai对一线城市的偏向更为明显,渗透率明显伴随地域上的下沉而降低;而天猫精灵除三线以下城市外,对一、二、三线城市的关注均在平均(tgi=100)及以上水平。这样看起来,天猫精灵的市场布局更为广阔,而这或许也与天猫、淘宝平台本身在各线级城市的高渗透率有关。
此外,猎豹也于近期发布了“小豹ai音箱”,小豹ai音箱主打高品质的内容体验,音质表现极为出色,超过行业同类产品,在唤醒率、识别率、tts等ai能力上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小豹ai音箱还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用户将作为去中心化的“节点”,深度参与产品质量的改善和ai能力的进化,并获得ai积分的回报。总体来看,小豹ai音箱集出色的音质、领先的语音能力和丰富的内容于一体,是目前非常有竞争力的智能音箱。
(2)智能摄像头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也为家庭安防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传统摄像头相比,智能摄像头对画面的识别更加精细,并因此能够做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响应。例如识别陌生的人脸,当陌生人闯入住宅时即可自动报警;识别车牌,令车库门自动打开;识别宠物异常行为,当宠物在家中搞破坏时及时播放警报声将其吓跑。有些智能摄像头甚至兼具了语音助理的部分功能。这些功能在家庭、商场、学校等场景中都能发挥强大的作用。
也正因此,智能摄像头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安防企业眼中共同的一块肥缺。在猎豹大数据统计的智能摄像头app榜单上,排名第一、第四、第五的萤石云视频、乐橙和爱耳目家庭摄像机,分别来自传统安防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及爱耳目科技(东方网力投资),而360智能摄像机、小蚁摄像机及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则出自互联网公司的手笔。
猎豹全球智库曾在有关智能摄像头的报告中认为,这也体现出了在智能摄像机领域,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企业两者平分秋色,互联网公司并不能以流量优势完全压制传统企业的硬件实力。
(3)智能家居平台
除了以上提及的两类智能家居产品外,还有像智能机顶盒、智能路由器、智能空气净化器等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此,互联网企业、传统家电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
从猎豹大数据统计的智能家居平台app排名来看,互联网企业暂时领先,其中米家(周活渗透率0.9619%)相对其他app的优势最为明显。在传统家电企业阵营,表现相对突出的是美的和海尔,美的旗下美居app目前排名第五,而海尔旗下两款海尔好空气和海尔优家分列第6和第9。
不过对于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家电企业来说,智能家居之战的核心更多在于抢占入口,除部分自研核心技术外,一些专业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语音技术)研究的企业,如科大讯飞、思必驰等,也为各类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移动互联网
除了机器人、家居产品,移动互联网也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智能推荐系统、智能投顾、智能教育已经融入人们日常使用的各类app,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服务。
(1)智能推荐
人工智能对于推荐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非智能”时代,推荐主要依靠专业编辑或是一些从直觉引导出的简单模型或算法,而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使得一些已知问题上的推荐效率得到提高。如今,几乎一切资讯类、娱乐类、电商类等互联网应用,都不离开人工智能的支持,甚至可以说人工智能加持的推荐系统已经是互联网服务的一个核心环节。
其中,资讯类app或许是近年来从人工智能获益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依靠推荐算法,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趣头条等个性化阅读产品迅速超越依靠编辑审核的门户新闻app,倒逼门户重新审视自身产品,进行个性化改革。从猎豹大数据的新闻资讯类app榜单中也可以看出,前5名已经基本被个性化阅读app占据。
同样是得益于推荐算法,短视频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快手与今日头条旗下西瓜视频、抖音等短视频app打得难舍难分,未来两家同样精熟于推荐算法的巨头或将上演更加精彩的战局。
(2)智能投顾
近年,“智能投顾风”从国外刮到了国内,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投身其中。从发展背景来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目前还处于萌芽期,智能投顾仍然大有可为。招商证券统计显示,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占比约60%-70%,而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占比5%左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普惠金融概念的广泛普及,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届时智能投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招商银行“摩羯智投”
按其服务形式,国内智能投顾产品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据风险评测结果智能推荐理财产品(组合),最终做出投资决策的依然是投资者自身,典型代表如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财富;第二阶段是一站式理财,投资者无需选择具体理财产品,而只需依据评测结果选择是否接受智能投顾推荐的理财方案,典型代表如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金融界的灵犀智投等。
从猎豹大数据统计的智能投顾排行榜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还是占尽了流量的优势,但由于这些app本身并不以智能投顾为核心功能,因此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流量属于智能投顾尚不可知。从其他几款上榜的app来看,情况似乎也并不乐观。而一些以智能投顾为核心卖点的理财平台,如盈利宝(灵犀智投)等,更是排在排行榜之外。由此可见智能投顾虽然有不俗的投资成绩,但还没有被投资者广泛接受。
(3)智能教育
ai+教育是人工智能所有垂直应用领域中颇具亮点的一个。从猎豹大数据统计的榜单中可以看出,结合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教育类app都具有较强粘性,如作业帮和英语流利说周人均打开次数均达到40次以上;横向对比其他垂直领域,ai+教育类app活跃渗透率水平也比较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排名第一的作业帮,其渗透率已经不亚于热门手游qq飞车。
ai+教育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类app用户痛点的完美结合。以拍照搜题、智能评测为代表的ai支持功能,有效解决了学生写作业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无人辅导、反馈缺失的痛点。此外,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在语言学习领域的应用也值得期待。以英语流利说为代表的语言学习类app,通过语音交互与智能评测的模式,打破了“哑巴英语”的困境。
(4)智慧医疗
与其他领域相比,ai+医疗的商业化显得更为谨慎。以bat、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仍是ai医疗的主力,如腾讯和讯飞主要通过和医院共建“智慧医院”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