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小语:城市型商业项目的客户定位 | 19

核心提示:除了市场类商业项目逐渐把目标客户从专业投资人转向普通投资人,城市型商业项目基本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但事实上,在购物中心和步行街类项目中,并不是要把铺面划小的问题,而是定位问题,这类项目原则上就应该针对的是合格投资人,而不应该面向普通投资人。
昨天我们讲了《关于销售型商业物业的投资决策》主题的第18篇内容,即第一种客户——普通投资人的需求,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城市型商业项目的客户定位。
销售型商业项目要想抓到合格投资人,在一个城市就必须要抢到先机,因为随着先发项目的风险暴露,合格投资人就会退出该类项目。
比如在我2013年回到郑州时,郑州出现了几个大型市场类项目。当时,一些批发市场的经营户曾经向我咨询过,这些项目能不能投资,我劝他们要谨慎一点,但这些人最后还是都投了,因为郑州的商铺投资市场并没有经历过类似项目的洗礼,所以这些项目在2014、2015年都是大卖,市场非常好,但是现在这些项目都出现了瓶颈,不得不把目标转向普通投资人。
除了市场类商业项目逐渐把目标客户从专业投资人转向普通投资人,城市型商业项目基本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城市型项目一开始都是社区底商以及少数步行街项目,这些项目的销售对象都是针对合格投资人的。
后来因为基地面积和容积率的关系出现了集中式商业,这种项目早期主要是以百货为主,还有一些项目说不清楚是什么业态,最典型的就是万达一代店,很难定义它是什么业态,既不是购物中心,又不是百货,倒是有点像复合型的超市。
这类项目一开始也是针对合格投资人的,比如我在河南周口筹备的万顺达百货,它是国内少有的销售返租后经营成功的百货项目,它的商铺投资人主要就是一些经营户,这些人都属于合格投资人,但是经营户买商铺是要自营的,他们经营的品类与品牌很难与商场的规划一致,当时,做为商管公司,我们为了把这些经营户搞定,彼此之间干了好几仗。
后来旁边一个商业项目再启动销售,就没有经营户进行投资了,结果那个项目不得不在返租基础上又加上回购,但最后销售仍不理想。
再后来百货业态进入困境,购物中心崛起。于是三线以上的城市,再没有人做百货型的商业项目了,出现较多的是购物中心和步行街型的项目。
而购物中心和步行街项目想要再像市场类和百货类项目那样,把商铺划得很小就有难度了。
这也是现在销售团队比较纠结的地方,他们很想把商铺划小,但是受制于建筑方案又没法把单元商铺划到十几、二十多平。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方法,就是先做招商分割,然后保持动线不变的基础上,把铺面划小,但是实际上因为受开间进深比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商铺也不可能划得太小。
事实上,在购物中心和步行街类项目中,并不是要把铺面划小的问题,而是定位问题,这类项目原则上就应该针对的是合格投资人,而不应该面向普通投资人。所以应该考虑的是怎么让商业逻辑成立,怎么把商业价值给设计出来,而不是怎么去降低门槛。
(明日待续)
备注: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主观观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法律依据。
· end ·
关于商业地产,每天推出数以万计的文章,你根本看不过来。
推荐《阿桂小语》专栏:由资深商业地产人王桂军先生,凭借其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帮你筛选解读商业知识。每天一篇精辟短文,让你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解商业地产知识的精华和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