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运营 更迎合细分需求

广州珠江新城东部有一座独特的商业体——广粤天地,这里云集了多家餐饮及国际化高端品牌。在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部分珠江新城白领的需要,每到就餐时间,这里的多家人气餐饮往往会排起大队。在戴德梁行商业地产部孙斌看来,广粤天地正是广州社区商业进化的一种形式,“广粤天地并没有像其他社区商业物业那样规划在临街位置,而是把所有商铺围城了一个圈,这个做法看似反其道而行之,却使目前广粤天地的商业价值大大提升”,孙斌说。在广州,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展,大量新建楼盘逐步入市,这也给相应区域社区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差异化
戴德梁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预计国内未来每年将有超过1200万人口进入城市,到2030年城市化率将高达60%至67%,届时将形成2万个以上的新社区,作为“最后一公里”的注脚,社区商业在国内已经发展了20多年,当前主要以住宅底层商铺及临街铺面的形式运营。在长期发展下,社区商业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开发商往往采用类似的方法“复制”出一个又一个相同的样本。每到一个社区,总能找到相同的菜市场、便利店、洗衣店、小型个体餐馆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其实存在着一些弊端。在一个社区或一个区域内,往往居住者的收入、年龄、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这直接导致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各异;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在不同的场合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一名女性可能兼有女强人、妻子、母亲、闺蜜等多重角色,因此不同的时间消费需求也存在差异。在孙斌看来,开发商“复制”社区商业的做法,往往会众口难调,无法满足用户的真正需要。另外,当前主流消费群体已经有60至80后人群,逐渐向着90后及00后转变,消费群体的变化也跟随着消费习惯的升级,从聚焦价格,转为追求生活品质,消费者更注重消费过程带来的美好体验。时下盛行的个性化消费亦受到关注,消费者需要以此来加强自我地位的优越感及身份的认同感。
消费场景营造更突出便捷、跨界、个性化
“社区商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人们每天除了工作外,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中发生的”,孙斌指出,目前的很多消费场景是社区商业物业无法提供的,所以人们才会前往大型商圈进行购物消费,如果未来的社区商业能够提供更加全方位的需求的话,则商机无限。根据广州戴德梁行商业地产部的分析,未来社区商业的主要走向包括“便捷”“跨界”“个性化”等。从商业地产的角度来说,多业态结合、跨界商业形态的引入、业态功能趋向细化、为商业布局增添互动体验或社交元素乃是社区商业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社区商业也存在着“潮汐现象”的痛点——即白天冷清,晚上热闹。对此可借助新零售注入互联网基因,实现线上突破时空限制,除了固有的多样化业态布局外,社区商业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注入互联网、体验式营销等新元素,激发商业潜能。例如将仓储店铺引入社区,实现门店实时3公里内的配送,其本质依然是电商平台,但是变成可以在线下进行体验的品牌店。目前,广州不少社区及区域已经开始在规划设计上体现出求变的思路。在孙斌看来,未来的社区商业将是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结合,“楼盘开发量往往较大,如果不采用标准化的话,设计开发周期会特别长,但每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针对社区人群层次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社区商业物业的设计建造与运营优势是必要的。”孙斌说。南方日报记者 葛政涵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