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停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叫停‘永安行’共享单车,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并未为使用者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保险,也未提供投入车辆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黄石市城管局一名负责人表示,市民如果在骑行中发生意外,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此类经营性行为,必须向有关部门备案。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必须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永安行”并没有得到过城管部门的批准,因此可以认定为占道经营。
“如果现有的30多家共享单车品牌都像‘永安行’一样,随意进驻黄石,随意设点,那交通岂不是乱了套?”该负责人表示。
叫停后咋办
管理办法即将出炉
300辆共享单车入黄仅一天便踩下“急刹车”,是否意味着这一便民出行方式就此与黄石作别?
管理部门的回复是“不”。
“共享单车进驻黄石,势在必行。”市城管局一负责人表示,共享单车管理涉及交警、物价、质检、工商、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我市《共享单车管理办法》正在修改完善中,不久就会出台。该管理办法将对单车使用人做出相应规定,以确保市民安全租用共享单车。
此外,该办法也有利于共享单车经营者。
“破坏、侵占共享单车;收费标准不统一、消费者权益难保障;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是共享单车的共性问题,其影响的不仅仅是城市、消费者,还有经营者本身。”该负责人认为,如果不加以管理,共享单车带来方便,也会引发烦恼,而这也是叫停“突击上阵”的黄石共享单车的原因所在。
27日晚,东楚晚报记者致电“永安行”共享单车公司罗姓负责人,他表示正在与城管部门接洽此事。至于其他事宜,他表示,暂时有些忙,28日再与记者联系。
对于已经出现的“永安行”共享单车,城管部门明确表示,将通过区城管局,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回收。
市民反应
有人赞同有人质疑
连日来,东楚晚报记者对城区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进行了多次走访。
走访发现,骑共享单车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在黄石大道、湖滨大道和杭州路,发现不少共享单车身影。记者看到,这些单车大部分停放有序,暂未发现有挤占人行通道、公交车站等现象。
但有些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在桂花湾广场,多名骑行者直接将单车骑上草坪,而且速度较快。在武商黄石购物中心旁的街道上,两名男青年骑共享单车你追我赶,不停地嬉闹,全然不顾身边经过的汽车,险象环生。
针对共享单车被叫停一事,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受访者反应不一。
市民周霞认为,共享单车入驻黄石是件好事,但确实也要管理好,不然一些大城市出现的乱象就有可能出现在黄石。
湖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王不久前曾在武汉体验过共享单车,得知黄石也有了这类单车,很是高兴。对于管理部门的叫停,她表示理解。“共享单车必须要有人管理,如何管理好这些单车,这还需要政府部门和单车企业共同努力。”她说。
但也有部分市民发出了质疑声。
共享单车玩“快闪”
低成本博眼球或是主因
调查发现,各地共享单车摆上街头多在夜间,而后被管理部门紧急叫停、撤回,再摆上街头,已成普遍模式。
这与当下共享单车在黄石的情况十分相似。
多地媒体称此为共享单车“快闪闹剧”。
今年1月16日,济南趵突泉景区、泉城广场、泉城路、世贸以及人民商场、绿地中心等主城区的重要街道、景点、商场等处出现了一批共享单车,引发市民关注,不少市民激动地说:“济南喊了十多年的自行车终于落地了。”
不过,因为没有向相关部门报备,当天下午即被紧急叫停,随后引发大讨论。
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人,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有研究者指出,在巨大的市场诱惑面前,这些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并未像滴滴、快的那样大打价格战,而是用了另一种博人眼球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利用社会公众对自行车的天然关注,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
单车虽好
但要规范骑
“永安行”初入黄石,捕获不少“粉丝”。管理部门紧急叫停,看似“不解风情”,其实是为了让这一新生事物更好地服务市民。
通过百度搜索“共享单车”可发现,自年初共享单车风行全国起,“叫停”声便不绝于耳。
东楚晚报记者认为,共享单车入黄是件好事。如何让市民骑得欢心又放心?监管绝不能缺位。换个角度说,共享单车不是商家想开就能开的,一切还得按照规矩来。
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回应市民需求的速度可以更快些,尽快出台管理措施,让共享单车早日走进市民生活,成为黄石又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