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转贴现纳入狭义信贷规模管理,导致票据利率非市场化、月末时点畸高畸低,成为诱发票据违规套利的重要推手,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真实性、有效性。从实际融资主体看,与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一般性贷款投放 随着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商业承兑汇票的生意也在不断的蔓延,市场的发展也在逐步推进。
郭新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浙商银行总行票据业务部副总经理
票据贴现、信用证议付不同,转贴现资金是直接流入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加上信用风险主体、资本计提、流通转让上的差异,转贴现更应被认定为同业资产。
可以说,转贴现信贷规模属性的调整,其意义不亚于票据交易所的设立。后者解决了票据交易机制市场化的问题,使票据迈向电票标准化交易;前者则解决了票据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使转贴现脱离信贷配角,让票据真正回归为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的金融工具,这不仅不会降低承兑汇票交易市场的繁荣,而且有助于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将信贷分为狭义信贷与广义信贷,狭义信贷是指各项贷款,包括一般性贷款、信用证议付、贴现和转贴现,广义信贷则是在狭义信贷之外,还包括表内的同业资产、债券投资、买入返售等资产,以及表外的理财资产。这里所讨论的转贴现狭义信贷规模属性,是指转贴现由于被纳入狭义信贷统计和规模调控,从而产生的信贷规模调控属性。
转贴现的狭义信贷规模属性与票据利率
票据利率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较为低迷,以一年期国股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利率为例,价格都在3%以下。2020年5月甚至下探至2%以下。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国股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利率1y、同业存单收益率(aaa)1y和shibor1y的价格走势,以及过去一年多时间国股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利率1y与大型银行票据融资占比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