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西安人来讲,是难以忘记的一年,从“烟头革命”开始,西安各项惠民政策不断落地实施,沉睡许久的古城慢慢开始伸展自己的翅膀。
履任一年多的永康书记,在西安的每一天都要上紧马达,签约大型项目,高新产业落地,直播政府活动,西安近两年的发展,开了挂一般,在整个华夏大地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彩。
3月26日,西安市政府官方网站上,首次全文公布了《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的文件。
此次规划是西安市行政辖区和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西咸新区,规划面积10745平方公里。
2017年是大西安发展元年,西安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而此次公布的这份将近5万字的规划更是为今后几年的发展指明方向,西安正在迎来一个属于它的时代。
回顾2017展望2021
进阶中的大西安
▼
▲航拍西安三星产业园
全国最大外资项目三星电子建成投产,17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西安成为陕西自贸区核心区,西咸新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开放型经济综合试点扎实推进。
成功举办2届欧亚经济论坛、4次丝路城市圆桌会议,建成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得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批复,开通运行4条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航班,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发展目标:2021年国际化大都市初步建成
2021大西安格局初步形成
为发展中的大西安打call
▼
规划中提到的西安发展目标,到2021年,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增强。
在这次规划中,除了“硬性”的发展目标之外,还有相当多的“软性”信息,比如行政区调整,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三区合一”和“四区一港两基地”进行实质性的整合,都或将提速。
1.“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林
▲大西安空间格局规划图
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战略,形成大西安“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下坚实城市本底。
三轴:南北方向贯穿大西安的古都文化传承轴、科技创新轴、国际开放轴。
两带:东西横向上的秦岭生态带、渭河生态带。
2.建设国际水准中心城区
▲汉未央宫遗址复原图
建设国际水准中心城区,尊重历史文脉、紧扣时代要求,按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建设中心城区。实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计划和古城复兴计划,弱化城墙内行政功能,强化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
▲沣西新城
建设西咸新区新中心
到2021年,西咸新区城市人口11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72平方公里。
▲富平石川河
建设渭北新城
按照省市共建大西安和打造关中城市群核心区的目标,打造阎良产城融合示范区。使之与中心城区和富阎板块(含富平、阎良、三原及高陵、临潼部分区域)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现代新城。
▲西安恒大雅苑项目
建设泾渭新城
城市规划越来越好,城北经济不断攀升,泾渭新区迎来了大波的重点项目开工,唯品会西北总部及仓储运营中心项目;吉利汽车新工厂的落户;平安汽车电商产业园项目;店子王泾河大桥的建设等,都在为泾渭新城的建设添砖加瓦。
▲航拍鄠邑
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
提高阎良、临潼、鄠邑3个副中心城市规划等级和水平,明晰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洪庆最美环山路
建设功能完善城市组团
充分发挥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五个城市组团的特色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
3.打造国际级交通体系
构建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国家级、区域级、都市级等三级综合枢纽,铁路、公路、航空、城市交通等四张交通网络,形成“345”立体综合交通发展体系。
▲西成高铁
打造区域铁路运输中心
在郑西、西宝、西成、大西4条高铁线路基础上,加快银西、包西、西武、西合、西渝、西海高铁和关中环线城际铁路建设。
▲咸阳机场
构建航空开放门户
打造中国“孟菲斯”,构建“覆盖国内、通达全球”的空中开放大通道。促进空港、陆港“双港”联动,构建内陆开发开放国际门户。
▲运行中的地铁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开通运营地铁一号线二期、四号线、五号线一期、五号线二期、六号线一期、六号线二期及九号线(临潼线)7个项目,争取《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尽早获批,力争获批后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夜色中的城市
建设市域快速路网
加快建成西安南三环—鄠邑、东三环—临潼、北三环—阎良快速路。加快凤城八路与太华路立交、秦汉大道与西铜路立交等工程和阿房路、团结路等12个分流道路项目建设。
▲开元路
用3年时间集中打通55条断头路
规划建设昆明路、朱宏路、北辰大道等一批二环三环绕城快速连接工程,实施三环路快速提升改造项目。
到2021年,高铁线路达到八条;国际客运航线突破75条,全货运航线突破20条,国际通航点突破100个,旅客吞吐量达到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43公里以上,形成1小时到达关中城市群、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4至6小时到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出行格局。
4.“三廊一角一通道”产业发展格局
▲西咸新区规划图
建设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增长极”。
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打造“工业增长极”。
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
5.打造世界级古都品牌
▲钟楼
加快推广西安·世界古都、长安·丝路起点、秦岭·世界名山三大品牌,实施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山水旅游两轮驱动战略,推动旅游产品向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大明宫
发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提升西安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加快整合壮大曲江系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以曲江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力量,跨区域整合运作一批重大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中华文化展示中心,到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兵马俑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互联网+文化”,培育文化产业新形态到2021年,全市文化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突破500家,比2016年翻一番。
▲雁塔夕照
随着阿里巴巴、京东、三星、亚马逊……的纷纷“落户”,吉利、比亚迪的新未来,打通的“断头路”传奇归来……回首西安的发展从蛰伏已久到一鸣惊人,这座古城的巨变,比如我们翘首以盼的地铁四号线、城际铁路项目地铁13号线、还有我们的西渝高铁等等,不光只有我们亲历者感受到了,世界的眼光也在注视着这座火力全开的城市。
▲城市中的我们
本文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唐钰
知识 | 思想 | 文学 | 趣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识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