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但放眼台州,市区教育首位度不高成了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的重要表现,其中的一大短板就是普通高中发展不足。
7月8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市区教育工作情况通报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今年8月开始,我市正式实施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作为市委市政府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一项重要决策,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增加市区高中段教育精准、有效、高端供给,补齐市区教育短板,推进三区融合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市区教育首位度。
调整范围涉及三区21所普通高中
此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分别原则上通过了《关于推进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实施意见》,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调整的学校包括椒江、黄岩、路桥的11所公办普通高中和10所民办普通高中。一体化后,这些学校和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台州实验中学、台州外国语学校一道,在市区形成12所公办普通高中和12所民办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本次调整范围不包括市区普通高中学校中的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部分,也不包括职业教育。
据市教育局局长戴冠福介绍,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的主要内涵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财务管理、考试招生和教科研等多个方面。“学校管理一体化,就是三区普高从现行的区管区办调整为市办市管为主,区协助市承担相应职责。”戴冠福说,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市教育局将强化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监督管理、质量监测、办学评估、教育督导和服务保障等职能。
例如在财务管理一体化方面,我市将通过建立市区两级政府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合理划分普通高中办学经费承担责任。而通过建立市区普通高中学科教研大组和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则可以搭建教科研的一体化平台。
《实施意见》同时明确,涉及人、财、物、事调整的政策,具体处理过程中都将秉持“权随责走、财随事转”“市级为主、区级支持”“现状为准、让利于区”“稳定为先、师生为本”四项原则。
2017年招生政策将于今年年底公布
作为“三区两市协调共同发展”的示范性工作,市委市政府明确,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要在今年率先完成。
对于普通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而言,最关注的无疑是招生政策的变化。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内涵中的考试招生一体化提到,市区普高招生政策将由市教育局制定,报市政府审批,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区教育局协助。市区普通高中面向市区实施阳光招生,实行统一中考、统一评卷、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录取。
据悉,2017年的中考政策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考省内其他地市的做法和经验,于今年年底前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戴冠福表示,制定招生政策,前提有“两个确保”:确保三区学生就读本区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人数与上年大体相当,确保三区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比例大体相当。他说,“我们既不会‘削峰填谷’,更不会‘挖谷堆峰’,还要通过招生政策的制定,促进初中、小学的均衡、公平、优质、特色发展。”
同样较受瞩目的还有教师队伍问题,记者了解到,人事方面将由市级综合管理,现有机构编制调整为市编委办管理;校级领导班子由市教育局任命、考核、管理。目前的高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将保持基本稳定,在不降低原有总体待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通过制定专项奖励,加大名校长名师的引进力度。
打造市区教育高地
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打造市区教育高地,这是我市实行普通高中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一体化将鼓励高中多样化特色化错位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市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戴冠福向记者描述了一体化后的美好愿景:经过三至五年努力,争取市区24所普通高中都能评上省特色示范高中,让优质高中在市区遍地开花。通过北师大台州附中的良好带动,激活市区高中发展活力。通过构建市管高中、区管义务教育的市区基础教育管理格局,以提高市区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市区普通高中特色化、优质化、内涵式发展,力争市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跃居全市领先、全省先进水平,并进而传导至市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使市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市教育中心。
教育部门有这样的决心,无不让学生和家长高兴。
办学要实打实,不能提升质量,是市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