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低的股票就便宜吗?一文教你判断股票价值的正确姿势

几乎所有进入股市的股民都会学习估值这个概念,而且对于估值的高低非常在意,对于估值高的股票经常望而却步。
什么是估值
有不少的人,对其理解是不一样的。
从字面来理解就是“评估价值就是估值”。这种理解既对也不对,对的地方是字面上自然是对价值的评估,不对的地方在于价值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很多东西都有一定的价值,如果对这种宽泛的价值概念进行评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估值更准确的含义应该是内在价值评估。内在价值不同于一般价值,是由趋势性的力量和企业驾驭趋势的能力所构成的价值,外在地表现为企业的较长期的竞争优势。内在价值评估与价值评估虽然只两个字,但代表的含义,我们投资的时候关注的要点,明显不一样。
与内在价值相关的,影响内在价值的,就属于激励因素,不可不考察,不可不持续跟踪。与内在价值无关的,往往是可以利用,很大程度上可以承担的,用以获利。
没有什么投资是完全确定,完全没有风险的,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去承担应该承担的风险,规避应该规避的风险。但很多人,对什么应该承担,什么应该规避搞不清,背后最根本的还是在于缺乏一套理论的体系支撑。
估值的基础
在股票市场里,估值很显然就是评估一支股票的价值,而股票的价值是建立在发行股票的企业基础之上,所以给企业估值,显然就是给股票估值了,那么估值有几个出发点呢?搞明白了估值的出发点,也就清楚了股票或者说股市估值的基础了
一般我们认为估值有以下几个出发点:以收益求估值,以资产求估值,以重置成本求估值。
以收益求估值,显然就是计算企业未来的收益的折现值,这个先贤们已经给我们定义好了,股票的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不多也不少
以资产求估值,也就是评估现在企业的资产价值多少?比如机器,设备,厂房,生产线等等;
以重置成本求估值,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就是现在需要多少资金才能重新建立相当于企业目前的生产规模以及市场地位。
我们在给股票估值时,多数情况下是以收益来求估值,而且多数是用的相对估值法,就是与市场上行业相类似,基本情况相类似的企业去比较估值,当然有时也会用到绝对估值法,就是计算现金流的折现值,但显然,这样的计算准确率是非常有限的,估值一般情况下都是毛估估,也就是计算一个大概的区间,如果非常准确那显然就错了。
产业资本来给公司估值,一般情况下会用重置成本,也就是重新建立一个与目前企业市场地位相似的企业,需要投资多少资金,当然这种一方面是资金的投资,也有可能有一些方面是无论投入多少资金都无法办到的,这就是企业的护城河在起作用,这具有护城河的企业,重置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以资产求估值,一般是用在企业破产清算的时候,也就是计算企业最终剩下了多少资产,计算其清算价值,上市公司几乎不会涉及到一步,至少目前的a股很少涉及到,如果是非创业板,还有壳价值,最差的情况也是重组。
清楚了估值的出发点,也就明白应该如何来给你手里的股票估值,至少应该知道如何去做了。
如何进行估值
估值方法有很多,简单的有pe、pb、peg等,高深的有dcf、资产重估、量化等。
估值里有句名言,宁要模糊的准确,不要精准的错误。这就涉及到简单估值和高深估值之争了。有人说估值干嘛那么复杂,毛估估就行了,就像去街上买衣服,难道要站那里算面料、人工费、运输费吗?高深估值涉及企业调研、资产估值、财务、供应链等环节,一般是专业人士和机构做的事情,我们小散户根本搞不懂。这就设计企业估值的定性和定量的问题了。到底企业估值该定性还是定量呢?我认为缺一不可。
内在价值评估是遵循一定步骤的:先定性,再定量,然后对未来的roe有一个判断,最后才是用pb、pe甚至其他的指标进行估值。在这四大步骤中,显然roe站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对未来roe判断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你最后用到估值指标的有效性。但未来roe的判断,又是通过定性、定量而来。
有些时候,甚至没有定量的数据,那么有经验的投资者,就需要能够定性直接判断未来可能的roe 然后直接给予一个估值,天使投资常常做的是这种事。巴菲特也说过,他从来不为一个企业精确估值,这是人家老巴菲特谦虚,人家已经返璞归真了。就像画家一样,不仅需要灵感也需要画几万个鸡蛋的勤奋。99%的定量和1%定性分析才能有正确的估值,我们不能拿人家老巴菲特成神后的1%搪塞自己,从而放弃了枯燥无味的定量学习。
傲股私读希望读者朋友们也更多得是做类似的判断,也就是在没有定量数据支撑的条件下,如何去判断一个商业的价值,这对提升自己估值的水平与能力非常有帮助,通常这也就是商业洞察力。
定量数据(通常是财务数据)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验证定性的分析,第二是让定性的分析精确化。就好比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去对华为的业务进行竞争优势方面的评价,但如果没有具体的财务数据,我也给不出来很好的类似利用pe、pb这样的估值结果。
无疑,整天专在定量数据里不能很好脱开身的投资者,肯定比先关心定性,然后再关心定量数据的投资者更容易踩雷,也更容易不明白企业竞争优势的起源。
很多人认为估值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我不知道,但内在价值评估肯定是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如果你认为千人千估值,那最好反问一下,是内在价值评估吗?亦或者自己哪里出错了。
定量数据虽然可以让估值更加精确,但始终是很难完全精确,所以在内在价值评估中,始终有一个度的艺术在里面。
实操中,估值是一个迭代的过程,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可能发生变化,事前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确定目标期估值的意义在于买入时的信心,以及在目标期到来之前的持有信心。
上面的十大牛股中,排除净利不增长的海虹控股、以及主营发生变化的中国卫星,只有云南白药、贵州茅台的股价涨幅跑赢或接近净利润累计涨幅。可见大部分牛股的估值是逐年下滑的。云南白药、贵州茅台恰好是长期优势型公司,这里面目标期估值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长期优势型公司可以享受到较高的目标期估值。
总之,目标期估值和生意属性有很大关系,具备竞争优势、增速较快、增长时间较长的长期优势型公司,能享有较高的目标期估值,较高的目标期估值是长期投资的安全垫。对于阶段优势型公司,不能指望高的目标期估值,在业绩的巅峰变现是理性的考量。而对于成熟型的公司,长期投资的回报率很低。
以上均是废话,只有读者朋友自己思考留下来的才是宝藏。最后,希望大家沉下心来,学习点企业财务知识,了解企业运行模式,深入调研企业。只有自己看得多,学的多,估值自然才会出来,估值是调查和研究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