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陆家嘴举行。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完成的《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发布,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单同时揭晓。
蓝皮书通过对2016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进行分析,在充分肯定365家国家级产业园区的重要贡献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百强榜产业园区发展的态势。
365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2016年,全国共计365家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两类国家级园区的合计gdp为170946亿元,超过全国gdp的1/5(22.97%);两类国家级园区合计上缴税收为29327亿元,超过全国上缴税收的1/4(25.31%);两类国家级园区合计出口创汇为55254亿元,大约占全国出口创汇的2/5(40%)。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和国内经济整体回暖的情况下,两类国家级园区呈现回稳态势,其中高新区相关经济指标增幅略大于经开区。2016年,两类国家级园区的gdp同比增加8%,高于全国gdp增速(6.7%)1.3个百分点,其中经开区增速为7.1%,高新区增速为8.9%;两类国家级园区的上缴税收同比增加7.4%,高于全国上缴税收增速(4.8%)2.6个百分点,其中经开区的增速为7.3%,高新区增速为7.5%;两类国家级园区的出口创汇同比下降2.1%,与全国出口增速(-2%)基本持平,其中经开区和高新区的下降速度相当。
百强榜产业园区在两类国家级园区中占据重要位置。2016年,百强榜园区共上缴税收19725亿元,超过两类国家级园区合计上缴税收的2/3(67.27%)。百强榜园区共贡献出口创汇41798亿元,超过两类国家级园区合计出口创汇的3/4(75.65%)。
百强榜产业园区5年来总体情况稳定,但稳中有变。2016年,73家产业园区连续5年进入百强榜,7家产业园区连续5年进入前10强,14家产业园区连续5年进入前20强。
5年来,连续进入10强的7家园区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前20强的14家产业园区,除上述7家园区外,还有7家分别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百强榜园区综合指数开始反弹,略高于2012、2014和2015年水平,但仍低于2013年水平。2016年,百强榜综合排名得分均值为0.3124,同比上升2.29%。其中,经济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合作、公共服务四项指标平均得分均上升,是综合平均得分反弹回升的主要原因,园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集聚区、管理示范区和开放先导区的作用重新显现。
百强榜东中西部园区入选数量分布基本稳定,但东部园区入选数量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从入选数量来看,2016年,百强榜园区东部拥有64家、中部21家、西部15家,与2015年区域数量分布相同。从平均得分来看,2016年东中西部园区较2015年均有回升,东西部百强园区增速稳中趋好,中部园区增速缓中有降。
百强榜高新区数量和平均得分均略高于经开区,高新区相对于经开区仍有持续发展优势。2016年,百强榜高新区数量领先经开区两家,占据51席;从平均得分来看,高新区平均得分(0.3151)高于经开区平均得分(0.3096)近2个百分点。
百强榜中发达省市区的入选数量占据绝对优势,5年来百强榜省域分布前三甲持续保持不变,江苏省是入选百强榜园区数量最多的省份且发展强劲。
按各省市区入选百强榜园区数量来看,2016年排名前4的省份为江苏(20家)、山东(11家)、广东(9家)、浙江(7家),安徽、辽宁、湖北和河南并列第五名(均为4家);按平均得分来看,排名前5的省市为北京(0.6166)、上海(0.4528)、天津(0.4031)、湖北(0.3597)和陕西(0.3512);江苏、浙江、湖南、黑龙江、广西和甘肃6省入选百强园区数量增加,辽宁、吉林、福建、陕西、云南和山西6省入选百强园区数量减少。
5年来,江苏、山东和广东三省所含百强榜园区的数量均在7家以上;江苏省发展势头最强,拥有百强榜园区的数量从2012年的13家持续上升到2016年的20家。
百强榜园区综合指数开始反弹,略高于2012、2014和2015年水平,但仍低于2013年水平。2016年,百强榜综合排名得分均值为0.3124,同比上升2.29%。其中,经济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合作、公共服务四项指标平均得分均上升,是综合平均得分反弹回升的主要原因,园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集聚区、管理示范区和开放先导区的作用重新显现。
百强榜东中西部园区入选数量分布基本稳定,但东部园区入选数量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从入选数量来看,2016年,百强榜园区东部拥有64家、中部21家、西部15家,与2015年区域数量分布相同。从平均得分来看,2016年东中西部园区较2015年均有回升,东西部百强园区增速稳中趋好,中部园区增速缓中有降。
百强榜高新区数量和平均得分均略高于经开区,高新区相对于经开区仍有持续发展优势。2016年,百强榜高新区数量领先经开区两家,占据51席;从平均得分来看,高新区平均得分(0.3151)高于经开区平均得分(0.3096)近2个百分点。
百强榜中发达省市区的入选数量占据绝对优势,5年来百强榜省域分布前三甲持续保持不变,江苏省是入选百强榜园区数量最多的省份且发展强劲。
按各省市区入选百强榜园区数量来看,2016年排名前4的省份为江苏(20家)、山东(11家)、广东(9家)、浙江(7家),安徽、辽宁、湖北和河南并列第五名(均为4家);按平均得分来看,排名前5的省市为北京(0.6166)、上海(0.4528)、天津(0.4031)、湖北(0.3597)和陕西(0.3512);江苏、浙江、湖南、黑龙江、广西和甘肃6省入选百强园区数量增加,辽宁、吉林、福建、陕西、云南和山西6省入选百强园区数量减少。
5年来,江苏、山东和广东三省所含百强榜园区的数量均在7家以上;江苏省发展势头最强,拥有百强榜园区的数量从2012年的13家持续上升到2016年的20家。
2017年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竞争力综合排名百强榜
排名园区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苏州工业园区4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8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9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1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12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16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17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20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2南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3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24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6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7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28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29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31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32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3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4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35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36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7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8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39惠州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40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41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42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43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4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45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6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7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8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9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0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51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4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55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56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7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8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9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0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1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62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63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64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65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6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7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8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69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0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1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72宁波大榭开发区73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74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5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6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77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8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79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80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1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82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8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84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6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7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8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89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0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91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92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93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4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5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6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7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98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9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