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组告诉你,稽查部门是如何发现税务漏洞?

6月6日,成都市国家税务局首次对外公布2017年欠税企业名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披露的“尺度”非常大,包括了企业所欠税款数额,法人姓名及身份信息等。而其中医药企业成为“重灾区”,占据30%。
其中两家四川药企直接“欠税榜”头两名。除此之外,榜单中欠税的数额也十分庞大,比如四川某医药,企业所得税超过了1.3亿元,增值税也达到了8500万元,总额达到了2亿多元。
而就在两个月前,安徽省巢湖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医药销售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偷逃税款案件。y医药销售公司接受虚开发票6794份,金额合计6.7亿元,虚抵增值税进项税金1.1亿元。
无论是四川还是安徽,如此“大尺度”的行为可一窥其重拳治恶的力度。也从不难看出监管部门要重点稽查药企税务问题的决心!
而对药企来说,此次药业监管风暴,恰逢“金三系统”全面升级应用,各地税务局又要求药企自查……在行业巨变之下遭遇强硬的监管。所以,药企必须把控好税务风险,为企业发展筑起税收防火墙。
q1:稽查部门如何发现税务漏洞?
查处涉税违法案件,税务稽查部门必须经历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个基本程序。
选取稽查对象
一般来说稽查单位会提前列出一个清单,里面包括该地区有代表型的行业企业以及税负严重偏离行业平均值的企业开展检查。
前期分析、检查入场收集证据
通过金三系统和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分析上下游关联关系,利用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查询上下游企业发票明细,以及统计购进和销售货物的品种和数量,来发现其中有无漏洞。
陈述申辩和税务处理
检查结束,稽查人员一般会就发现的违法事实与企业沟通,听取企业意见。
审理后出具税务处理决定
如未采纳企业异议理由。审理部门就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所涉及的事实、法律依据及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并给予处理决定。
因为有金三系统和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稽查人员可轻松获取企业的涉税信息。相当于企业的一举一动都清晰的暴露在了阳光下,这也意味着当下药企虚开需抵,偷税漏税的行为风险剧增。基本上一旦被查,就会出事。
q2:药企税务风险集中在哪儿?
账外经营,申报收入不实
通过“体外循环”方式,隐匿真实的经营收入,比如药品销售不开票,收入不入账;现金收入不入账;返利收入不入账;实物返利不入账等。
虚增成本、费用,列支有风险
一般来说医药代表的佣金、医生的回扣大都通过虚增费用以及第三方咨询服务费的名义进入核算体系。
比如:会议费,广告费,还有推广费和讲课费等。但如果这些费用明细涉及的主体和受众与药品销售无关,也会引起税务稽查部门关注。而现在从第三方咨询公司取得咨询费、劳务费发票作为扣除依据,也已成为检查重点。
取得虚开专票,虚抵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
医药公司取得的药品专用发票,品名、数量是否相符,购进数量与销售数量是否相符。如果涉嫌虚开,就会向上下游企业发出发票协查函,延长检查期限,增加稽查风险。
人为造假,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不匹配
一般来说药品的进销都有完整的业务数据系统。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出现会计准则认可之外的核算差异。这就表明企业有少报、迟报或多抵扣增值税的行为。
q3:如何有效应对税务稽查风险?
依据政策规定,据实扣除成本费用
首先健全财务、业务核算体系。保留相关业务资料相互印证,做到据可查。其次正确核算各项经营业务,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成本费用的确认。
最重要的是药企应与主管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化和动态,提高企业涉税事项的可预见性和财务工作的稳定性。
探寻合规运营模式
行业监管是引导整个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而药企和医疗机构必须做出改革。面对改革,药企必须打破原有的陈旧模式,把医药推广往学术化、专业化、正规化、以及合规化的目标靠近。
同时紧跟地方政策,顺风而行。比如今年黑龙江省正式鼓励药企建立现代营销模式,通过自建营销网络、销售外包(cso)等方式建立现代营销模式。在政策的支持下转型,阻力当然会小的多。
引入税法培训、专家支持
在税务稽查严格的时期,药企应当引入专业的财税人员进行自查。避免在稽查过程中自证其罪。同时面临涉税案件,需要熟悉行业的专业税务和法律专家。以保证在执法过程中最大程度上维护企业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