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有关“舍头”的地名都和绍兴有关


近段时间,经常往返于慈溪,坐公交时经过坎墩镇报站时有报到“绍兴舍头”的站点,对于此地名好奇之后,于是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颇为盛少,查到一些主要是说,慈溪地名中以“舍头”称名的,往往原是绍兴移民于乾隆、嘉庆间聚居煎盐村落。今长河镇之钱家舍头、潘家舍头、林家舍头,坎墩街道内的绍兴舍头,崇寿镇的胡家舍头、黄家舍头,等等。
据地名时空信息,今庵东镇及一线东西地带,成陆迟,居民大都于晚清时来自绍兴地区,其语言风俗多未脱原住地之旧。

只是“舍头”是什么意思
以前听老人说:绍兴“胡姓人家”是从安徽迁过来的。
类似于村落的意思吧~当年绍兴人移居在慈溪的海边以煎盐为生的村落。

“舍头”是什么意思
以前建瓦房的都是有一定资产的人家,简易的一般是茅草屋,也称草舍,舍头的叫法大概由此而来吧。七十年代萧山沙地(海涂地带)也是茅草屋为主要建筑。
哦,原来是这样原因,我还以为是一个家族为首的原因,比如胡家,黄家舍头,好象祠堂一样祖屋
大概也有点先居住人家为姓的味道吧
原来是这样子
舍头就是草舍屋聚集的地方。改革开放前萧山县沙地人多住草舍,地名中也是这种称谓。
舍头就是盐田旁或耕地旁的草舍 , 甚至群迁后地名同附沿用至今。田地多者称为江司,如‘阿兴江司’、‘祥江司’等。改革开放前沙地人家几乎都是草舍,现在都住别墅了。

沙地人家的生活变化四十前后是冰火两重天,

在住房方面,他们接近于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以前海涂沙地里都是住草舍屋的,贫苦人家多是盖直洞舍的,简易透顶,没墙没门的,只有屋顶披到地的,盖横舍的人家基本是有点像样的人家,有墙有门的那种
还有这样的说法啊,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