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跟踪报道中医药重大课题,及时分析报道中医药的新政策、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新疗法,努力使信息的选择与表达方式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医生论文发表
本刊1994年创刊,曾2次获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200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在29种中医学类来源刊中综合排名第7位。随着期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相继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波兰《哥白尼索引》(ic, index of copurnicus)、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s)、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及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abstracts)、英国《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等诸多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为中医药学的传播与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中医药行业一本独具特色的学术期刊,其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中医药发展水平。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论著、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经验交流、综述等,报道内容涉及中医动态、改革与管理、中医药信息学、循证医学、临床与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标准研究、制剂与工艺、临床报道、专家经验、临证心得、思路与方法、中医教育、医院药学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年获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2000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
论文格式要求规范
导语:论文格式要求的规范是怎样的呢?了解论文格式要求规范,有助于同学们书写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论文格式要求的规范,欢迎阅读!
论文格式规范
(1) 来稿一律用word电子文本,使用a4规格,正文汉文使用5号宋体字型,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型。论文应包括题名、摘要(300-400字)、关键词(3-5个)以及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并注明通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地址和邮编)。
(2)文章中出现的图和表,要注明图表名称,同时采用“图下表上”的格式,即图的名称标注于图的下方,表的名称标注于表的上方。如有多张图表,图的排序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图1,图2,图3, ⋯⋯表的排序使用中文数字,如表一,表二,表三, ⋯⋯
(3)多级标题:
一级标题需顶格且不加序号;
二级标题缩进两格, 中文数字加括弧排序, 如(一) ,(二) , ⋯⋯
三级标题缩进两格,阿拉伯数字加点排序,如1. , 2. ,3. , ⋯⋯
四级标题按需可采用多种格式,如1) , 2) , 3) , ⋯⋯
如行文中还需排序,可使用项目符号或①, ②, ③, ⋯⋯
(4)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必须采用“实引”方式。如参考文献表中:
[10] [瑞典]霍姆伯格(1989). 远距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 谢新观(1990). 国际远距离高等教育研讨会文集[c].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56-170.
[11] [爱尔兰]基更(1989). 1880至1990年间西方的远距离教育研究[a]. 谢新观(1990). 国际远距离高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71-180.
即在正文内给予明确标注。如:
博瑞·霍姆伯格( borje holmberg)在其学术报告“远距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声称:远程教育学科如今已在研究和大学教学两方面牢牢确立了。(霍姆伯格, 1989)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也在其报告“1880至1990年间西方的远距离教育研究”中也作了类似的评论。(基更,1989)
(5)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6)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出版年). 文献名[m ]. 出版地:出版单位:起止页码.
示例:黄荣怀(200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2-63
2)译著: [序号] [原著者国名]. 原著者(出版年). 文献名[m ]. 译者名. 出版地:出版单位:起止页码
示例: [加]约翰·丹尼尔( 2003). 巨型大学与知识媒体 [m ]. 丁兴富. 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12-26
3)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出版年). 文献题名 [j]. 期刊名,卷(期) :起止页码.
示例:高文(2005). 共建教师发展的开放学习环境:探索以网络为中介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师教育模式[j]. 开放教育研究, 11 (6) : 8-13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出版年).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周济(2007).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座谈会[n]. 中国教育报, 2007-6-23 (1).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出版年). 文献题名[ eb /ol(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 出版地: 出版者[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thurmond, v., & wambach, k. (2004).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nteractions in distance education [j/ol ].theonline journal of nursing informatics, 8 ( 2 ).[2007-10-14 ]. http: / /www. eaa2knowledge.com/ojni/ni/8 _2 /interactions. htm.
在职研究生论文格式要求规范
在职研究生论文组成顺序依次为:
中文封面
英文封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第1章,第2章…)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
密级:非涉密(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涉密论文必须在论文封面右上角处标明“保密”和“保密期限”,如“保密*1年”,需提供有关证明。
申请学位的级别:硕士。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3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培养单位:填写所属院(系、所、中心)的全名,如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名称:学科名称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
研究方向:
学位论文类型:分别填写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论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作者:填写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填写导师姓名,后附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一般只写一名指导教师。经正式批准、备案的副导师或校外指导教师,写在副指导教师或校外指导教师一项中(限一名),后附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论文日期:填写论文成文打印日期。
英文封面只需在职研究生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部分内容可直接从研究生部网站上下载,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摘要是在职研究生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单陈述,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硕士学位论文建议1000字以内,博士学位论文建议3000字以内。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5个,之间用“,”分开。
abstract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读者阅读论文的指南。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目录页不需加页号。
目录标题和正文标题要严格一致。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学位论文必须有相当的信息量,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达到10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应不少于2万字(因学科特点,学院有特别要求除外,但需经过可行性论证,并将写作规范在学位办备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守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第1章):又称导论或绪论,并非必要。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和意义,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2)各具体章节:本部分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是论文的核心。各章之间互相关联,符合逻辑顺序。由于学科专业不同,论文的选题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在职研究生论文的作者应当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引用的文献、资料及其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
(3)结论(最后1章):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为了反映在职研究生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下方。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放在各章节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附录是指那些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的材料,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包括放入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等。此项非必要。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每个附录应有标题。
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包括出生年月日、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的学校、时间等;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按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研究成果可以是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申请的专利或获奖情况等。
相关产品:《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医生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