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独家讯)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gdp同比增长6.9%。快消品上市公司作为行业的标杆,它们经营业绩的好坏也将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上海市东方世纪消费品发展促进中心同行业领先的全媒体《快消品(网)》汇总了在上海、深圳和香港上市的近300家快消品及产业链相关公司2017年业绩并通过主要经营指标——营业收入进行了排名,独家公布了“2017年中国快消品上市公司营收50强”榜单。
新希望冲进前十 44家营收上涨
营收前50强的上市公司,其2017年总营收达14673.11亿元,最低门槛为96.61亿元,第一、第二名的万洲国际、高鑫零售实现超千亿营收,前10强的总营收为7475.28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5.91%,新希望冲入前十,温氏股份则下滑至第11位。而前50强中营收超500亿的共有11家企业,占比为22%。从同比变动情况来看,营收同比增长的有44家企业,占比为88%,其中,供销大集、上海梅林、大康农业通过收购进行资源整合,营收同比增长均超50%;营收同比减少的有6家企业,占比为12%,其中,除雨润食品由于猪肉价格下跌及冷鲜肉销售额下降影响,营收减少27.81%外,其余5家的降幅均在10%以内。
营收同比变化情况
商超上榜企业数及总营收均位列第一
分行业来看,商超依旧是上榜企业最多的行业,有10家,占比达20%,其总营收则达2926.14亿元;农产品有6家上榜,占比为12%,总营收为1667.05亿元;生鲜与酒业则各有5家,占比均为10%,总营收分别为2298.04亿元、1304.52亿元。
上榜企业分行业分析
1、万洲国际
万洲国际(00288.hk)此次位列“2017年中国快消品上市公司营收50强”的首位。作为双汇发展(000895.sz)的母公司,其2017年实现营收1407.21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3.9%,其中中国业务占总收入的33.3%,美国业务则占到59.3%。得益于美国及欧洲的销量扩大,肉制品业务较2016年增长6.3%。其还在国内实施战略合作计划,提升了生鲜猪肉在商超、特约店及餐饮渠道的销量,使得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增长了3.8%。
2、高鑫零售
第2位的是高鑫零售(06808.hk),2017年营业总额为1023.20亿元,增长1.9个百分点。截止2017年12月31日,高鑫零售在全国共有461家门店,9月在上海首推“欧尚1分钟”无人收货柜。更重要的是,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以224亿港元收购了高鑫零售36.16%股份,加速线上与线下的整合,而基于阿里新零售,高鑫零售也将在2018年进行三大核心策略升级,即:门店数字化改造、多业态多渠道发展、重新定义大卖场。
3、中国粮油
第3位的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00606.hk)是中粮集团成员企业,2017年,中国粮油控股的收入同比增加12.6%至703.95亿元。其聚焦粮油食品业务,10.5亿元收购中国食品(00506.hk)旗下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实现了油籽加工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其油籽加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同时推出“福临门营养家食用调和油”打造重量级单品。
4、怡亚通
怡亚通(002183.sz)排在了“2017年中国快消品上市公司营收50强”的第4位。2017年实现营收680.59亿元,同比增长17.52%。广度平台业务的收入由于持续优化关停不良业务项目而下降10.69%;380分销平台业务的收入则通过在流通领域整合战略规划的不断布局而增长24.35%,其中母婴、酒饮、日化、食品这4大快消品细分领域的收入均同比增长。
5、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600887.sh)2017年实现营收675.47亿元,在快消品上市公司中排名第5。旗下有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四大产品业务群,其中,液体乳产品实现营收557.66亿元,同比增长12.61%;奶粉及奶制品的营收为64.28亿元,同比增长17.83%;冷饮产品的营收则同比增长9.82%,为46.06亿元。渠道上,伊利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进电商平台、母婴店、便利店等渠道业务发展,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0%,母婴渠道的零售额也增长了38.9%。
6、新希望
主要业务为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及肉制品的新希望(000876.sz)此次位于“2017年中国快消品上市公司营收50强”榜单的第6位。2017年营收同比增加2.77%达625.67亿元。其中饲料生产业务实现营收457.02亿元,同比增加11.80%;畜禽养殖业务营收88.29亿元,同比增长129.38%;屠宰及肉制品业务的营收为219.17亿元,同比增加4.47%。
7、蒙牛乳业
蒙牛乳业2017年实现营收601.56亿元,同比增长11.86%,排在第7位。旗下设有常温、低温、奶粉、冰淇淋四大事业部,液态奶占总收入的88.1%,冰淇淋为4.2%,奶粉则为4.7%。常温业务中,特仑苏推出超高端礼品级产品奶爵6特乳,联手现代牧业(01117.hk)推出鲜语纯牛奶;低温业务则推出特仑苏高端酸奶等新品;奶粉业务中雅士利已完成13个系列39个配方注册;冰淇淋业务针对年轻消费者进行在线传播推广,共有42款新品面市
8、康师傅控股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0322.hk)此次排在“2017年中国快消品上市公司营收50强”榜单的第8位。2017年,康师傅实现营收589.54亿元,同比增长6.07%。占集团总收入38.37%的方便面业务同比增长4.91%,并巩固高价面,发展高端面,以多规格产品拓展消费场景;占集团总收入58.95%的饮品业务同比增长6.96%,其以聚焦长青品类、巩固核心产品为策略通过布局多价格带及规格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9、永辉超市
同属商超行业的永辉超市(601933.sh)排在了第9位,2017年实现营收585.91亿元,同比增加19.01%。除了永辉bravo 绿标店、永辉生活外,2017年其还新开27家超级物种,打造“零售+餐饮+app”的体验式消费。线上则接入京东到家,推动永辉生活app覆盖旗下所有业态。同时,永辉不仅获得了腾讯的入股,还完成了对红旗连锁(002697.sz)与中百集团(000759.sz)的增持。
10、贵州茅台
主要出售茅台酒以及其他系列酒的贵州茅台(600519.sh)此次位于“2017年中国快消品上市公司营收50强”榜单的第10位,其营收同比增加49.81%达582.18亿元,其中茅台酒贡献营收523.94亿元,销量为3.02吨,同比增长31.80%。销售模式上,贵州茅台以区域经销为主,公司直销为辅,2017年国内经销商数量增加了648个。
11、温氏股份
以肉鸡、肉猪养殖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温氏股份(300498.sz)2017年实现营收556.57亿元,同比减少6.23%,排在“2017年中国快消品上市公司营收50强”榜单的第11位。
12、卜蜂国际
主营饲料业务的卜蜂国际(00043.hk)此次的营收为354.52亿元,同比增长6.76个百分点。
13、五粮液
五粮液(000858.sz)2017年营收为301.87亿元,同比增加22.99%。2017年,其对主品牌五粮液进行产品优化,同时打造4+4的系列酒品牌矩阵,即五粮春、五粮醇、五粮头特曲、尖庄4个全国性大单品,以及五粮人家、百家宴、友酒、火爆4个区域性的单品。
14、华润啤酒
华润啤酒(00291.hk)2017年的营收增加了3.60%,达297.32亿元。
15、供销大集
供销大集(000564.sz)2017年的营收为277.89亿元,增长91.52%。营收增长是因为其完成了资产重组,形成了由中国集、酷铺商贸、掌合天下、大集供销链、大集金服及民生百货六大部分组成的业务矩阵。
16、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600600.sh)2017年营收小幅增长0.65%,为262.77亿元。
17、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600438.sh)2017年的营收为260.89亿元,增长24.92%。
18、联华超市
联华超市(00980.hk)2017年的营收为252.25亿元,下降了5.4个百分点。
19、上海梅林
主要从事肉类食品和休闲食品的上海梅林(600073.sh)由于其收购了新西兰银蕨公司,2017年营收大增60.63%,为222.21亿元。
20、光明乳业
光明乳业(600597.sh)实现营收216.72亿元,同比增加7.25%。
21、统一企业中国
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实现营收212.97亿元,同比增加1.50%,其中饮品业务贡献营收124.66亿元,方便面业务为81.63亿元。
22、白云山
主打王老吉凉茶的白云山(600332.sh)2017年营收同比小幅增加4.58%,为209.54亿元。
23、洋河股份
另一家酒企洋河股份(002304.sz)的营收为199.18亿元,同比增加15.92%。
24、恒安国际
旗下拥有“心相印”、“安儿乐”、“七度空间”等品牌的恒安国际(01044.hk)2017年营收为198.25亿元,小幅增加2.8个百分点。
25、达利食品
达利食品(03799.hk)坚持多品牌、多品类的策略,营收增加11个百分点,为197.99亿元。其2017年新推出“豆本豆”豆奶。
26、中粮糖业
中粮糖业(600737.sh)实现营收191.57亿元,同比增长41.31%。
27、大北农
主要经营饲料业务的大北农(002385.sz)2017年营收为187.42亿元,同比增长11.29%。
28、步步高
总部位于湖南的连锁商超企业步步高(002251.sz)营收增加11.51个百分点,为172.50亿元。
29、中百集团
中百集团(000759.sz)营收小幅下降1.04个百分点,为152.06亿元。
30、海天味业
海天味业(603288.sh)实现营收145.84亿元,同比增长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