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北京时间1月16日,德邦股份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duang~”伴着一声锣响,满脸笑容的德邦董事长崔维星身价估值达到了上百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于出生在快递之乡的桐庐大佬们,也不像当年一文不名的穷小子王卫,崔维星当年做物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鬼使神差”。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2年,刚从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的崔维星到广东国旅上班。原本崔维星的人生定位是一名会计师,却在阴差阳错间,被安排到位于广东中山的分公司做起了空运货运业务。
由于中山营业点位置较偏,崔维星虽然想尽办法打开局面,但离初始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1996年8月,国旅货运叫停了中山业务。
这一停,让崔维星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
同年的9月1日,不愿放弃的崔维星辞去了广东国旅的工作,拉着自己的爱人薛霞、一个司机、一个搬运工,创建了崔氏货运公司。整间公司就这四个人,挤在8平方米的小天地里,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100万的营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四年时间的资产积累,凭借多年的货运经验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崔维星先是承包了南航老干客货运处,利用航空运货,成立了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后来又吸引了俞大富(现今的金大物流的老总)和石浩文(现今新邦物流老总)带着各自的公司并入德邦,一举让德邦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但是,一山始终容不了二虎,何况是三只虎。理念的不合,让崔维星、俞大富、石浩文分道扬镳,一直顺风顺水的德邦也因为分割问题陷入了僵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公司的顶梁柱,崔维星必须要想法子,想让公司变得有市场竞争力,就不能沿用之前的老路子。但是要创新,谈何容易?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2000年左右,我国公路高速网的逐渐建成,崔维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2001年4月,德邦在广州白云区新市货运市场开了一个档口,开通了第一条从广州到北京的汽运专线。空运起家的德邦,由此闯入了公路汽运领域。德邦开始脱胎换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汽运业务开始后,德邦接了很多大客户。遇上大客户好虽好,但是不免有压价、拖欠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崔维星放弃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将市场客户定位到中小零担客户上。蚊子肉虽少,但是数量庞大呀。
德邦把“零担”定义为30公斤—1吨之间,基于这样的考虑:30公斤以下的可能快递及快运公司更专业,1吨以上的则可能做整车运输。
在2010年,德邦新增营业网点近80%,营业收入增长高达90%,达到26亿元,一举成为行业第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30公斤—1吨这个数值区间,崔维星是经过了多次思量的。30公斤以下的货物可能快递及快运公司更专业,1吨以上的则可能要做整车运输。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优势。这个区间值,德邦吃定了!
一边,崔维星忙着抢市场,另一边,他也在忙着提升服务。
虽然崔维星不是一个处女座,但却活成了一个典型的处女座。
比如,在货场,叉车司机的脚不能放到叉车围栏以外,
比如,运货车的油漆必须用杜邦的,如果掉漆必须马上补好,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比如,大厅里绿植掉下的叶子为什么没有被扫走,办公室前面的草坪黄了为什么没有被处理。据说,他还为此发过一次火;
比如,所有的汽车都要摆放整齐。如果是横着摆放,那车头必须呈整齐的一条线。如果是竖着摆放,那车身就必须是一条线。横着摆放,那车头必须呈整齐的一条线。如果是竖着摆放,那车身就必须是一条线。
.......
对于细节的执着,崔维星是刻到了骨子里,德邦也刻到了骨子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德邦,拥有七万多员工、百亿级规模,门店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城市,做物流的领域的同时,又开始进军快递业。
当别人问及崔维星,拿什么和顺丰竞争时,他是这么说的,“德邦要做快递,有一个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如何跟顺丰竞争。怎么竞争啊?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有脚踏实地。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学习华为。”
华为又岂是那么好做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就像2000年的时候,诺基亚还是王者,随后不也被苹果取代,如今华为更是蒸蒸日上。
未来的物流业,谁是王者,又谁能真正预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