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被大家公认为为落地之年,不仅兑付了2017年的项目,并且在18年想发币的区块链,也在有了初步产品时才会考虑上线。
而这本应得到市场更好的嘉奖,但是迎来了持续的耳光。回想区块链从爆发开始,在2017年白皮书最疯狂的顶点,市场就给出了最高5万亿市值人民币的赞,所有人的信心到了最高点。但是反而项目落地之年却给出了另一番结果,截止到今天只剩1.6万亿,损失了接近70%。不论这是由于监管也好,还是国家政策趋严也罢,不理智的进场与立场占据了上风。
1落地见光
关于下跌有无数个理由,假如回到每一个时间点看,我都会认为当下的独立的事件出了问题,是他们一层层加码重压摧毁了市场,丢币、日本政令清肃、美国sec步步防守、门头沟交易所抛售资产。但是当问题解决或者是谣言被戳穿时,市场也并没有如我所料给个糖吃,反而越发变得离谱了。
到底是为什么,或许需要站在时间线上重新思考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仿佛这是一连串的挤压泡沫动作,前期白皮书获得的几百倍收益,要在落地时挤压。究其原因是白皮书描述的画面让大家充满了超预估的幻想,它描述的不是2年后的场景,而是10年后的成功画面。
所有人都因为通证经济被迫变成了投资人,角色转变之快,让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接受风控意识与合理估值方法。匆匆上船错误的给出10倍项目100倍的畅想,而最可怕的是,2017年的我们都认为1000倍才是对的。
所以当现在看到落地的项目是功能不完备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是是只有一个赤裸裸的网页时,甭管描述的场面多宏达,它一样会坍塌。
某一项目白皮书我前前后后研究了5次(不说名字了),从白皮书生态建立到广告投放都是如此完备,甚至在2017年的4月就先声夺人成功上线了beta版本,能如此速度的项目本应该在2018年翻50倍,获得媒体的持续关注才对。可是我真的很少听到他,还特意在前几天重新看了看,没想到它竟然还是只有网页beta版本,这样的项目怎么可能成功,怎么可能不会落地死。
甭管外界跌到什么样,项目只剩代码的,白给都不想掏手续费。持续发展的项目,价格再高也会是未来。
这的确就是落地真实的事情,当5万亿市值跌落至3万亿时,我们还可以加油鼓气再憧憬一下。但是3万亿跌到了又一半时,就不得不思考是否是大众失去了信心,甚至丢失过多!
2超跌的信心
由于我们身处国内,中国的区块链金融政策依然有作用。最近基本上每看一次快讯网站,我都会因为红彤彤的字变的信心-1。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前天召开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2018年要扎实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开展对各类虚拟货币的整顿清理。信心-1.虽无法再影响更多,但是交易所变成404躺在那里还是高兴不起来。
不过转眼就看到我们的老大哥俄罗斯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提到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俄罗斯本国数字平台。并且也提到在几个月后建立token框架合规管理,而变得信心+1。
在区块链世界里,还没有谁是老大,或者是大家都是老二,都在发表意见,但是又不能让世界统一走向。多重因素之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也是选择离场最多。
离场是大多数的想法,如果这个时候你选择跟随大多数人,只能让你也成为大多数。应对到投资里就不得不提巴菲特老爷子的话:“别人恐慌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惶恐”。当然不是让你立刻就入场,而是教你学会2面分析。本来是项目落地之年,却是跌的最惨的时候,这本身就不合理,市场信心超跌之后,一定也是挑选好项目最好的时候,你投资的社区你最熟,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做事你也最清楚,不妨就趁这个时候好好观察一番。
毕竟,这才是应对恐慌最应该做的事情。
end